的静态安全而一概否认第三人对盗赃和诈骗所及财物之善意取得,是否符合维护交易安全的立法旨趣?第二,我国《物权法》未对盗赃和诈骗所及财物的善意取得问题 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而在《物权法》颁布两年多之后的今天,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建立仍未见踪影,这种状况引发了不少问题;此外,除不动产物权登记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60.html -
了解详情
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卷,1994年,第370页以下。)从典权制度的历史发展来看,它在1929年以前,即民国民法典颁布之前,始终比较混乱。在 认识。是年10年,北洋政府司法部拟定《清理不动产典当办法》(共10条),是为现代中国最早有关典的立法之一 [1](P.630-631)。不过,由此已经看出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344.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种权利宣示和约束作用,也为物权的保护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如不动产登记制度就使权利人的权利获得了一种公共制度的支持,无论事实占有关系如何,最终权利关系 和立法构造的决定作用,可参见马俊驹、梅夏英:《不动产制度与物权法的理论和立法构造》,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4期。 [12] 参见谢在全:《物权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98.html -
了解详情
提交人大审议。 就我们这些专门进行物权法研究的学者来看,目前物权法的立法方案不能令人满意。我的看法是,很多法律制度和法律概念并未实现突破。大家都知道 很多个,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不动产登记作为不动产交易法律基础的作用,即物权公示作用。法律基础不统一,法律效果怎么统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孙宪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43.html -
了解详情
两极。现有的立法与学说在平衡与协调两极利益上均无功而返,唯有将动产抵押物限制在一定范围的“准不动产”上,并在该领域也采行物权的登记公示制度,才 制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32;贲寒。动产抵押制度的再思考[J].中国法学,2003,(2):41-47。 [11]叶军,孔玲。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147.html -
了解详情
交通管理部门车辆管理所。尽管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登记的效力不同于不动产登记,但是国家为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的登记投入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目的也是为了 登记的效力,使之劣于交付,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了立法本意,不利于我国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无法有效地维护交易安全。 三、小结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买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1250.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因为我国尚不是发达国家就不重视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由于住宅权法律制度的内在机理在市场经济国家具有共同性,我国立法者只要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人权宣言》、 是一致的。当然,如果当事人自己能够登记,就必须适用不登记,不动产物权不变动的规则。 第三,设立预告登记制度。所谓预告登记,是指为保全一项以将来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46.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为根据发生物权变动时,物权变动直接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生效,不动产登记和动产的支付只发挥证明该项变动的作用的立法体例。所谓公示要件主义,是指仅有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立法思考》,载于《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60页。 [10] 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97.html -
了解详情
堵不住流失、流失发生后无法治理,这就是法律制度建设的问题。我们看到这些惊心触目数字,我们就知道这里打法律制度的问题还相当严重。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在 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现在的立法与实践的需要相比显得十分简单。 3.不动产登记机构的多元化和多级别化的问题。现在不动产登记机构有很多个,这种做法严重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24.html -
了解详情
与担保的成文化而做出的立法努力。换言之,动产抵押只不过是让与担保的变种。实际上作为动产抵押制度发挥的机能是让与担保,根据登记进行的动产抵押并不适用所有的 提供了基础。动产抵押制度的废除,还可以解决我国物权公示效力上出现的不动产抵押权与动产抵押权公示效力不统一带来的困境,也为我国立法承认物权公示的公信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