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李浩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情节严重应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如果情况属实,应该对犯罪嫌疑人李浩实行 十年。案例中犯罪嫌疑人李浩将其中两名杀害和折磨致死情节恶劣,后果极其严重,影响极坏,并且没有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处罚的量刑情节,因此本人认为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366.html -
了解详情
传统刑法理论,报应或预防是刑罚的基本目标,因此,报应和预防是判断死刑是否合理的公认标准{3}。无论保留死刑论者、废除死刑论者,抑或折衷论者都是从报应和预防 有充分的理由表明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不是极为恶劣,人身危险性不是极度危险的,如有自首、立功、坦白、初犯、被诱骗参加犯罪及其他可原谅的情形等,表明犯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14.html -
了解详情
传统刑法理论,报应或预防是刑罚的基本目标,因此,报应和预防是判断死刑是否合理的公认标准[3]。无论保留死刑论者、废除死刑论者,抑或折衷论者都是从报应和预防 有充分的理由表明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不是极为恶劣,人身危险性不是极度危险的,如有自首、立功、坦白、初犯、被诱骗参加犯罪及其他可原谅的情形等,表明犯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63.html -
了解详情
传统刑法理论,报应或预防是刑罚的基本目标,因此,报应和预防是判断死刑是否合理的公认标准[3]。无论保留死刑论者、废除死刑论者,抑或折衷论者都是从报应和预防 有充分的理由表明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不是极为恶劣,人身危险性不是极度危险的,如有自首、立功、坦白、初犯、被诱骗参加犯罪及其他可原谅的情形等,表明犯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62.html -
了解详情
传统刑法理论,报应或预防是刑罚的基本目标,因此,报应和预防是判断死刑是否合理的公认标准[3]。无论保留死刑论者、废除死刑论者,抑或折衷论者都是从报应和预防 有充分的理由表明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不是极为恶劣,人身危险性不是极度危险的,如有自首、立功、坦白、初犯、被诱骗参加犯罪及其他可原谅的情形等,表明犯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684.html -
了解详情
等的共同努力,公众对法治的信仰和司法的公信力将会不断提高,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张扣扣被控故意杀人、故意毁坏财物案一审律师辩护词汉中中级人民法院 会外溢到伤害无辜的程度。根据正式的国家法,虽然被害人存在过错、张扣扣有自首情节、家属有积极赔偿,但根据以往的判例,张扣扣的判决结果似乎不言而喻。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5024.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被害人有无过错以及过错的性质和程度;等等。 罪后情况,有无湮灭罪证,如实供述所犯罪行,还是百般抵赖,有无自首,有无立功,对犯罪损害的态度, 程度。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711.html -
了解详情
个死刑罪名。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在42个条文中规定了69个死刑罪名。在诸死刑罪名中,经常适用的只限于几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故意杀人、重伤、暴力抢劫、 缓期执行制度。凡是对人身危险性不是特别大的,受害人或其他人有过错的,有自首、悔改和立功表现的,有个别影响犯罪危害程度的事实未查清的,因土地、山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67.html -
了解详情
、确实存在情有可原因素的犯罪, 即使被告人故意犯罪且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或者与此相当、相近的其他极其严重的后果, 也应慎用死刑立即执行。对于金融诈骗、走私、 的身份、前科劣迹、自首、立功、认罪悔罪等关系死刑适用的情况, 都要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 存疑问题必须彻底查清。同时还要查清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76.html -
了解详情
(二)、法官的素质制约着死刑司法 法官的素质是否影响刑事司法,即法官在刑事司法中是否有独立的人格,在学界中存在着非人格化和人格化两种对立的观点。 访谈也予以聚焦。一审认定被告人张某某犯交通肇事罪和故意伤害罪,且情节特别恶劣,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张上诉后,二审裁定维持原判。在被执行死刑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