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的案件。 2 、其适用的时间是在一审或二审判决或裁定以后,是死刑判决生效并交付执行的最后障碍。 3、 其适用的方式是下级审判机关依法定条件主动 年和81年两次做出决定,授权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对部分严重暴力犯罪需判处死刑的案件行使核准权。最高人民法院依此决议进行了授权。1991年-97年为打击日益猖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17.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该条规定及其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的不成文规范表明,当事人有权在二审程序中不受限制地提出新证据。 《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 ,而判决基于该行为作出;参与判决的法官犯有与该诉讼有关的,不利于当事人的罪行;判决所依据的另一生效判决被撤销;当事人发现以前就同一事件所作的确定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55.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也是再审对象,但解除婚姻关系的生效判决不是再审对象。同时按照《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零七条之规定,按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 审理结果并不能保证比原审正确。因为再审比一、二审距离案件的发生,时间上更为久远,案件的许多因素都发生了变化,对案件的事实不易把握;而对法律适用的改变很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00.html -
了解详情
,而是例外。从解决遗漏判决的实际出发,救济裁判遗漏的设计应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正的价值理念。这是因为:在已经投入诉讼时间和资源成本的情况下,裁判遗漏不仅 中,对待漏判原则上不允许当事人单独就裁判遗漏问题提起上诉,但若是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的其它事由不服而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发现一审裁判有遗漏或当事人对一审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6.html -
了解详情
死刑复核程序长期以来都是采取书面审理的方式。法官的复核结论完全基于原审判决的书面材料而做出,要在这些已经经过一审或二审程序过滤过的书面材料中找出瑕疵或漏洞 在刑事诉讼中确立死刑赦免、减刑制度。死刑赦免、减刑权的行使涉及到原生效判决的变更问题,而对生效判决的变更由审判机关来行使更为合理,如裁定减刑、假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925.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的公正性。有这样一个再审案件。一、二审判决生效后,一方当事人采用隐瞒事实真象的手段,向人大反映。人大即向法院质询,促使法院对该案进行再审。该案 一定的程序都可以进行再审。我们知道,人民法院判决的事实都是过去了的历史事件。由于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因此我们不可能再现历史事件,只能通过历史事件所残留下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50.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补充性原则的另一缘由是,要尽可能维护生效判决的稳定性,把再审限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如果说明确规定再审事由,对再审事由作出严格筛选,是控制再审的一种 民诉法只是规定了有新证据就可以申请再审,对当事人在什么时间发现新证据未作规定,这造成了一些当事人明明在一审或二审时就已经知道存在某一对其有利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28.html -
了解详情
了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处分之原则。审判实践中曾出现当事人为了不交纳二审法院上诉费用而等待检察机关的抗诉,判决生效的第二日检察机关就向法院调阅案卷准备提起抗诉的案例。 实践中也存在法官为追求调解,不顾原判决的错误,尽量和稀泥,甚至久调不判,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力争使双方当事人各退一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18.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该条规定及其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的不成文规范表明,当事人有权在二审程序中不受限制地提出新证据。 《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 ,而判决基于该行为作出;参与判决的法官犯有与该诉讼有关的,不利于当事人的罪行;判决所依据的另一生效判决被撤销;当事人发现以前就同一事件所作的确定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72.html -
了解详情
发现确有错误,均应依法改判。第三种意见认为二审法院应进行全面审查,但不影响刑事部分的依法生效,非经审判监督程序不能改变。最高人民法院刑诉法解释第 的,应当依法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第八十条被害人认为人民法院判决的赔偿数额仍不足以弥补其经济损失的,可以在刑事案件终结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8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