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具有实用性。[2] 诉权理论的研究和诉权概念法律化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诉权是当事人诉讼 权利的基础,是否承认当事人的诉权以及在多大程度上 其民事权益具有处分权,相应地,这种处分权也成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处分权的实体法来源。刑事诉讼的诉讼标的刑事案件涉及到犯罪与刑罚问题,事关国家刑罚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619.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来回转移,无所谓倒置不倒置,倒置的只能是结果责任。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将举证责任倒置定义为: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其提出的主张,在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不用 成立。按照这种理解,举证责任倒置应产生于推定机制,过错推定以及因果关系推定的概念更强化了这一认识。那么,举证责任是否产生于推定?这种推定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60.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的问题。但是,民事诉讼是双方当事人依据各自的利益决定争什么不争什么事实,所以,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出现双方当事人所争执的事实不能被证明即出现 修改民事诉讼法时,正处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鉴于法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审前负责运作的方式拖延诉讼,不符合时代要求。因此,德国、奥地利和日本等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85.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实践活动中,这一法律制度仍有不尽完善和存在不合理之处,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特点 审判监督程序也称再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对 性,法院实行不告不审,告什么审什么的原则。特别是在民事诉讼中,法律明确规定了当事人对自己实体和诉讼权利的处理权,对生效的裁判,即使有错误,只要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70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也是个人主义和公共福祉之间的桥梁,诉讼角逐的概念应让位于国家的救助{3}德国学者巴沙曼是协同主义理论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在其所著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386. {2}江伟,刘荣军.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与法院作用的分担[J].法学家,1999,(3). {3}[德]米夏埃尔#18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188.html -
了解详情
在司法中,市民社会回复到它的概念,即自在地存在的普遍物跟主观特殊性的统一,不过主观特殊性是存在于个别事件中,而普遍物是指抽象法而言。[2]237透过 和工会、妇联等群众性自治组织,检察院、当事人等其他主体鲜有参与。可以说,截至目前民主原则在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之专门规则制定中的贯彻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13.html -
了解详情
的上诉程序包括正常途径(异议、上诉)和非正常途径(第三人异议、向最高法院上诉),所以在本文中附带上诉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包括以上讨论各国二审、三审在 内的所有 而在大陆法系各国(包括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法中却有着具体规定。上诉权的舍弃制度,充分的体现了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处分权,并且有简化程序、经 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87.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应从维护社会主义司法体制的高效与公正出发允许并支持受害人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为此笔者试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功能、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当前处理刑事附带民事 犯罪行为所应该掌握的事实,这样在一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就一并处理好了无疑是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的。二是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功能。对被害人来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69.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一、释明权的概念及特征 释明权也称阐明权,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主张或陈述不明确、不充分、不适当,或所提供 明确,证据确实充分。但鉴于当事人的素质、法律意识还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当事人要求法院解决什么,要达到何种目的,在表述上并不清楚、明确。特别是在举证问题上,不少当事人缺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542.html -
了解详情
排除规则的规定。第四部分是如何完善和建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排除规则。 一、证据能力与证据排除规则 什么是证据规则?证据规则的重要性何在?台湾学者李学灯 依据,而且法官必须亲自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除此以外,法律还赋予了当事人对证据异议的制度,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程序权利。英美国家则反其道而行之,明确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