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交民事答辩状的时间。实践当中,由于被害人一般需从法院领取刑事案件起诉书,了解案情后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较刑事案件立案时间晚 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剥夺了被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的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范围直接冲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10.html -
了解详情
届满前提交,如有的被告人在接到法院的应诉通知书后既不提交答辩状,开庭审理时也不到庭参加诉讼,而是等到收到判决其败诉的一审判决书后,才一面提起上诉 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33页。 [5]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6]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31.html -
了解详情
》第180-199页(印第安纳波利斯 [Indianapolis]:鲍勃斯-梅里尔 [Bobbs-Merrill]出版社,1967年)。 [30]《跨国民事诉讼规则》首次发表于1995年《科内尔国际法杂志》(Cornell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第30期,修改稿199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03.html -
了解详情
的认定缺乏透明度,等等。显然,现行立法规定的不足在客观上要求从立法上对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予以完善。另一方面,从近年来法院系统所进行的审判方式改革实践来看,证据 的固定与争点的确定直接相关,在开庭审理前,通过原告的起诉状、被告的答辩状以及开庭前进行的证据交换,已经固定了双方争议的焦点,固定了双方提交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5.html -
了解详情
指一方当事人就对方当事人向法庭提出的事实主张,在法庭上予以承认的行为。由于民事诉讼涉及的是当事人之间的私人争议,当事人对自身的民事权利有权做出处分,这种处分 将其当作法律行为,实属不当。第五,在规则第74条,“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在起诉状、答辩状、陈述及其委托代理人的代理词中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和认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制度研究的范畴,而进入到程序法哲学的研究领域。应当说,我国学界关于民事诉讼模式的研究与论证还是卓有成效的。但是由于各个学者研究的视角与立足点有所 不仅仅通过其律师)和证人直接发生联系.例外情形必须有法律明文规定,比如,起诉状和答辩状就可以看成是书面辩论的例外情形。法定的书面证据可以运用,有的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3.html -
了解详情
开庭时,被告方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则应推定其自认原告方提出的事实主张,(在答辩状中主张异议者除外),但是却不能拟制被告承诺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 这样可以提高诉讼效率,并弱化法院的超职权倾向。对于附加限制的自认问题,其实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是大量存在的,因而对此明确加以规范显然确有必要。例如,可作出如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4.html -
了解详情
二)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观念不强,举证期限具有随意性“谁主张,谁举证”是我国民事诉讼举证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也就是主要原则。那么当事人的举证终点期限,也 的诉讼请求,固定当事人无争议的事实及证据,确认是否对各自的诉状或答辩状将进行补正或修改。对尚须的证据再补充提供,防止对方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6.html -
了解详情
管理和监督(Casemanagement)[19]例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38年制定的联邦地区法院民事诉讼规则规定,当事人之间在审前有权向对方调查收集与案件有关证据及 有时包办了当事人的权利,有时又显得法院的权力弱,下面举例说明:①关于诉讼开始的起诉程序,我国民诉法的立法本意是在起诉阶段不准对案件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2.html -
了解详情
]SeeRobertS.Summers,EvaluatingandImprovingLegalProcesses—APeafor“ProcessValue”CornellLawReview,1974(11)。转引自汤维建:《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展望》(上),载《政法论坛》,1997(1)。[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3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