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转型特征而言,转型本身需要秩序,因而需要主权思维,但转型的目的和方向又决定了自由的核心地位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权利思维。我能够理解三位老师各自的学术决断 国家赔偿法的,另一篇是关于《行政复议实施条例》首创行政和解与调解制度的。我的研究视野涵盖了宪法学、行政法学、法理学以及公法与私法关系等领域。当然,这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51.html -
了解详情
权力,两者都以民意为基础,符合建立信访制度的初衷,也可以避免重蹈其他行政监察部门处理同一事项的覆辙。由此可见中国信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向或出路应该是对行政权的 , 1973)、弗兰克·斯逖悉(Frank A. Stacey)《申诉专员的制度与功能――世界十国的比较研究》(宇都宫深志=砂田一郎监译,东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36.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可作出是否采代表人诉讼的决定,对此决定可以复议,但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看,尚不能上诉。[10] 六、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 由于人数不确定 处理或分案处理。就本案而言,由于起诉人购买磁卡的目的不同,损害事实和后果亦不同,诉讼中不同的起诉人还可能会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合并审理不利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74.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政纠纷,我们既要注重发挥行政诉讼的独特作用和优势,也要注意保持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行政调解、行政仲裁等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分工和衔接,更要发挥相关 的监督,既可以维护审判公正,又可以发挥行政审判特有的功效,实现行政审判的目的。 要解决如何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和改善行政审判工作这个复杂问题,急不得也拖不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47.html -
了解详情
提起一个民事诉讼、两个行政复议、三个行政诉讼,既增加了法院的诉讼成本,也给当事人造成诉累。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研究和推行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和 的处理结果相互矛盾。 三、确立民事附带行政诉讼与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审判制度的可能性 从立法层面上看,我国现行的法律已经在刑事诉讼中明确规定了刑事可以附带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209.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部门之间,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推翻法院现有的生效裁判。针对这种现象,使得传统的信访机制已不能适应目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和完善法院的信访制度,建立 制度性的群众性利益表达渠道。 2、信访是个体权利对公共权力的控制,是公民监督行政权力、司法权力的有效途径。信访制度则是党发动人民群众监督地方基层干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71.html -
了解详情
互谅互让、协商解决纠纷,以达到息事宁人、和睦相处、维护社会安定与和谐的目的。调解是传统中国法律生活中最经常、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古中国最具文化代表性和最富于文化韵味 第16页;陈光宇:《税收和解制度浅议》,载《税务研究》2007年第9期,第71页;潘春兰:《行政复议适用调解方式的正当性与可行性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26.html -
了解详情
、回避、公开听证和遵循先例制度。六、行政机关解决纠纷遵循公正、公平、高效、廉价和便民的原则。五、行政机关解决纠纷适用调解。第二节行政复议四、行政复议 建构新的法律秩序模型密切相关。参见强世功编:《调解、法制与现代化:中国调解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第83页。[36]王名扬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33.html -
了解详情
、吉林、宁夏、河南等地上升两倍以上。刘新雷,我国民告官数量增多 行政复议法打破官官相护,载《北京青年报》2000年9月25日。 [7] 据《人民司法 审判程序的部分解放,达致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平衡。参见季卫东,调解制度的法律发展机制,载《比较法研究》1999年总第51-52期,页371。 [4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882.html -
了解详情
被西方誉为东方经验,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4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在我国应建立行政调解或有限调解制度。笔者认为,在行政公益诉讼中,一方面不存在赔偿 未予答复,或对答复不服,可直接向法院起诉。这一制度存在的目的,一方面给行政机关一个自我纠错的机会,以尽量避免司法程序不必要和不合时宜地干预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