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无法查清。在实践中,这方面的问题也集中体现在“来源”“过程”“去向”等方面的证据不足。 另一方面,侦查机关对程序规则缺乏足够重视,侦查取证不规范。由于侦查机关 查实而作出无罪判决,很多证据瑕疵依然难以补正,这就导致案件在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的价值权衡中,反反复复地被发回重审,司法纠错的功能难以实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899.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若是过多主动提问,可能成为案件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的理由。[2]大陆法系国家则普遍认为法院负有查明事实的责任,应当对证据进行职权调查。德国刑事 案件事实真相并同时重视其他价值,[11]针对过份重视程序公正造成发现事实方面的不足,为了促进法院事实认定程序的可靠性,一些当事人主义国家的法院也进行了相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235.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审判决认定李某明犯盗窃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笔者认为二审法院的处理是恰当的,理由是: 首先,在证据 证明结论的排他性方面出发,裁定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最近在审理两宗盗窃案件时,笔者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盗窃现场遗留有被告人的指印,而被告人始终否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74.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地可能是[19]:依赖规则加以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但是规则的供给相比较而言严重不足,尤其在最初阶段,成文法的严重缺乏导致即使是最高司法机关以批复进行问题解答 调查,2001年以来办案2775件,当庭宣判达86%,未出现一起改判和发回重审案件。参见2001年9月5日《人民法院报》。显然,未被上级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55.html -
了解详情
樊崇义教授最早指出: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证明的过程中,运用证据对案件真实的认定应当符合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应当达到从法律的角度认为是真实的 》第191条列举的五种违法形式,一旦其一存在,就会导致一审判决被二审撤销发回重审。因而,围绕法官裁判行为的程序合法性之争议也会不断增多。 (三)程序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00.html -
了解详情
的权利还是义务?如为后者,二审是否能以初审法官未履行告知义务而将案件发回重审?部分法官认为,初审法院与二审法院对同一事实作出不同的认定是可能的, 事实的承认。我们认为作这样适当的区分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证据规定》弥补了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规定的不足,为我国民事审判实践设定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证据规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67.html -
了解详情
的裁判被提起再审后,因原判违反法定程序或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被发回重审案件,是应有原法院对应业务庭审理还是审判监督庭审理,法律同样不 。这样规定是因为:1、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司法救济一个极为重要程序。也是把握案件质量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再审还是原审人民法院审理难免会出现人情案,不能自己否定自己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127.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均可能会出现延长侦查期间、退回补充侦查、延长审查起诉期限和审理期限、发回重审等诸种情形,这样势必会对所有的同案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都得延长羁押 ,如果二审法院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就会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这样就意味着没有上诉的被告人可能被加刑。另外,合并审理的案件大多案情复杂,往往会延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364.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地可能是[19]:依赖规则加以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但是规则的供给相比较而言严重不足,尤其在最初阶段,成文法的严重缺乏导致即使是最高司法机关以批复进行问题解答 调查,2001年以来办案2775件,当庭宣判达86%,未出现一起改判和发回重审案件。参见2001年9月5日《人民法院报》。显然,未被上级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92.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审判决认定李某明犯盗窃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笔者认为二审法院的处理是恰当的,理由是: 首先,在证据 证明结论的排他性方面出发,裁定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最近在审理两宗盗窃案件时,笔者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盗窃现场遗留有被告人的指印,而被告人始终否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