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实践中,鉴定重伤主要依据该鉴定标准进行。这里所说的“特别残忍手段”,是指故意要造成他人严重残疾而采用毁容、挖人眼睛、砍掉人双脚等特别残忍的手段 儿童、残疾人、怀孕妇女的,从重5%。 因为邻里纠纷、婚姻纠纷等民间矛盾引发的故意伤害,从轻10%。 【个罪自由裁量权规则】 根据发案原因、犯罪动机、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033.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的损伤是轻伤还是轻微伤,决定了对人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应否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因此,区分轻伤害与轻微伤害的界限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区分轻伤害和轻微伤害 制约客观行为;客观行为反映主观意识、检验主观意识。因此,要正确判定故意的具体内容,必须全面综合、分析案件的各种事实情况。不能简单地根据某一事实做结论。...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502.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过失犯罪的交通肇事罪是否存在自首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自首一般都是指故意犯罪,虽然过失犯罪是否可以有自首情节的争论在法学界一直不断,但从目前的 这种解释不具有正确性的保证。[39]结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刚刚出台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若干意见》,省级法院是否可以就《刑法》作出解释,即使是《意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36.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过失犯罪的交通肇事罪是否存在自首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自首一般都是指故意犯罪,虽然过失犯罪是否可以有自首情节的争论在法学界一直不断,但从目前的 这种解释不具有正确性的保证。[39]结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刚刚出台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若干意见》,省级法院是否可以就《刑法》作出解释,即使是《意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25.html -
了解详情
责令犯罪人赔偿受害人包括人身攻击、胁迫、精神折磨的损失。美国虽然不允许受害人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却允许受害人通过另行提起民事诉讼来赔偿精神 可能要求优先解决民事赔偿问题。如在故意伤害等案件中,被害人一旦要求损害赔偿就被拖进了整个刑事诉讼的进程,刑事部分如因种种原因而久拖未决,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15.html -
了解详情
,都应该重视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工作,加强证据意识,提高执法的科学性。尤其是在刑事案件中,更要重视证据的收集和审查。 本文所论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分别指的 意志因素上,必须表现为疏忽大意或者轻信。如交通肇事,如果案卷中没有行为人用汽车故意去伤害人或者是意外事件的证据,一般应推断为普通的交通肇事。至于其在主观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74.html -
了解详情
考量则赋予检察官调整乃至拒绝适用准则的弹性。 四、台湾地区试行中之智慧财产权刑事案件具体求刑参考标准 法务部长期投入具体求刑之相关研议[18],其中 或司法程序的重要证据。其五,在审理或宣判前脱逃或预谋脱逃;或故意不依传讯参加司法程序。其六,向法官或治安法官(magistrate)提供严重虚假的信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63.html -
了解详情
后果较重,具备了刑法规定的社会危害性而构成故意伤害罪时,被害人更有理由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三)确立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也是法律责任重合适用 了公法责任就可以免除其私法责任呢?笔者认为,公法责任与私法责任并不互相排斥,刑事责任的追究并不能取代民事上的精神损害赔偿,公法责任是行为人对国家承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99.html -
了解详情
了相对具体的指导。几年来,司法机关以刑事政策为指导做了大量较有成效的工作,执法理念、办案方式、具体案件处理效果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在 东西[ 3 ] (第134 页) 。这种理解完全符合我国刑法的规定,比如同是伤害行为,故意伤害的社会危害性大于过失伤害的社会危害性,以致前者的法定刑高于后者的法定刑。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92.html -
了解详情
从犯、胁从犯、未成年犯、又聋又哑的人犯罪等体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责任大小的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得到一个量刑结果。(这属于第一个层面上的量刑 比例直接对基准刑进行调节。 公式:基准刑X(1调节比例) 例:某一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案件的基准刑是10年,假如被告人只有自首从轻处罚的情节,可以减少基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8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