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的侵害或者威胁。一般认为,具备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行为就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并不能说明行为在实质上是违法的,要确定行为是否在实质上 是对行为人人格的具体价值评价。虽然日本学者小野清一郎先生认为构成要件是违法性的类型同时也是责任的类型化,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可以推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56.html -
了解详情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应当认识到其行为和结果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通常不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但是,当某种行为一向不为刑法所 ,只有犯罪构成事实才应当成为故意的唯一明知的内容[28]。还有个别论者认为,违法性认识和社会危害性认识都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29]。 如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86.html -
了解详情
具备构成要件该当性的正当防卫等行为其实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 关于违法性的判断基准,我们从旧中国的刑事立法发展轨迹中也可以得到启发。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学者 只包括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要件、犯罪主体和犯罪构成主观方面要件,因此,实质的违法性就指向了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要件。依照论者的思路,行为符合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2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受刑法非难之客观基础。就构成要件与违法之关系而言,虽则在构成要件作为违法性之认识根据抑或存在根据问题上见仁见智,⑤但是,现在几乎没有刑法学家会认同贝林格 基本特征且为本质特征的社会危害性倒是风格相仿;其二,反观我国刑法学上的刑事违法性概念,虽被荣升为犯罪基本特征之地位而具有统率犯罪构成体系之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49.html -
了解详情
罪的教唆犯;为法警依法执行死刑而拍手称快的,虽然法警的杀人行为被阻却违法性,但这些拍手称快的人还是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等等。这些结论存在重大疑问 形式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既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例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依法执行职务、正当冒险行为。[26]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4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实质概念正是这种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的产物,因为犯罪的实质概念摈弃了犯罪的违法性特征,从而为根据实质的价值判断认定犯罪提供了根据。例如苏俄学者TH沃尔科 还使立法有了改进和发展。关于犯罪的实质特征与形式特征的关系,苏俄学者指出: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的法律表现,因为只有社会危害行为才有可能触犯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69.html -
了解详情
揭示作为违法类型的构成要件的内容,就可能会增加很多困难。在评价任何一起刑事案件的违法性时,对于危害后果、导致该后果的手段、支配该行为的故意、动机 但在告别刑法主观主义之后,立即就有一个是按照行为无价值论还是结果无价值论建构违法性论以及相关刑法理论的问题。要使我国刑法理论突然从相对较为激进的主观主义退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582.html -
了解详情
决定的规范要求,而决定实施违法行为,[3]此时之所以追究行为人的责任就在于 意识违法性而敢然出于一定之行为;[4]第三,由人格责任论要求考察行为人的人格 那样强烈的可责难性。[15]此时,仍让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非难,有失公允。 再次,以社会危害性认识代替违法性认识,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刑罚悖论。当以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23.html -
了解详情
就不存在脱离社会危害性的犯罪构成要件。人为地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中的实质违法性部分之判断部分——社会危害性剔除出去之后我国刑法的犯罪构成已经不是本来的模样了 体系观点1.主张对实害行为先以“社会危害性”作社会伦理的价值评价;再以“刑事违法性”对行为从犯罪构成及要件方面作精细考察,在此过程中应尽力贯彻“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57.html -
了解详情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应当认识到其行为和结果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通常不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但是,当某种行为一向不为刑法所 ,只有犯罪构成事实才应当成为故意的唯一明知的内容[28].还有个别论者认为,违法性认识和社会危害性认识都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29].如何科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