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规定是参照,而不是依照,至于是否公开宣判可以由二审法院酌定。不开庭宣判的案件可以用新闻发布会或法院公报的方式向社会公开。 3、死刑复核程序是否应当公开的问题。 前宣告;其二是,《刑事诉讼法》第212条规定执行死刑应当公布 ,即用布告向社会公开;其三是,对于不核准死刑而发回重审的案件,仍按第一审程序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925.html -
了解详情
年的3%上升到2010年的9.2%。以二审法院直接改判和发回重审的比例为指标,二审程序对一审判决的监督力度整体上明显下降,当事人通过上诉程序 ,经审查决定再审26800件,决定再审案件占同期全部诉讼案件的3.4。全年审结各类再审案件46214件,其中改判11729件,发回重审5595件,再审改判与发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034.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此原则,改革二审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加刑的方式。对于二审发回重审的问题,应当明确上诉案件和为被告人利益的抗诉案件的发回重审不得加刑,并且将一审管辖错误以及应当出庭的证人未能出庭作证等程序违法行为增设为发回重审的理由。对于二审程序中开展刑事和解,可以将适用范围适当扩大,在保留因民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094.html -
了解详情
,也会有为追求公正而愿意发回重审的要求,还会有选择审级以防对方当事人托关系影响司法公正的想法。所以,针对在二审中认为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的案件,应当赋予当事人选择发回重审还是二审直接改判的权利。 (六)刑事附带民事程序中的选择权。设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旨在程序上方便当事人诉讼,使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34.html -
了解详情
对控诉方确认的案件事实不予质疑或基本不予质疑,审判成为具有相当形式化的作业,审判的实质审查和独立判定(事实)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这种情况下,刑事诉讼是侦查中心 不清为由发回重审的情况在有些地方较为普遍。而在指导思想上,似有过分强调二审、再审以及复核审的救济功能的倾向。例如,最高法院在死刑案件审理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96.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第二审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发现原审法院裁判遗漏时的处理。问题是:第一,二审法院对漏判的 》(上) ,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1262 [9]张正德:刑事诉讼价值评析,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4期。p192 [10] [日]三月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91.html -
了解详情
,很多案件经过一审、二审之后又启动了再审程序,通过再审程序使得案件又回复到诉讼待定的状态,特别是通过再审程序多次将案件发回重审,使案件长期处于未决状态, 对于再审案件,原审法院往往借助于96年《刑事诉讼法》关于发回重审制度的安排,将案件一次次地发回重审,使得案件长期悬而未决。参见顾永忠:《特殊程序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950.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罚。 对于上面的情况,为了防止滥用发回重审的权利,最高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57条规定,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未满18周岁为由提起上诉,二审发回重审。2003年3月25日,河北省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重新审理,判决董亚洲死刑立即执行。 所以案件是否上诉,以什么理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117.html -
了解详情
;进一步明确非法证据排除条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申请不公开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讯问被告人等。 刑事诉讼法是我国的基本法之一,被称为小宪法,是一部程序法 刑。 新刑诉法:对于因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原审法院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上诉或检察院抗诉的,二审法院应依法判决或裁定,不得再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735.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规定期限,改变管辖案件,重新计算审理期限。补充审查案件,重新计算审理期限;二审法院发回重审案件,重新计算审理期限,且没有规定发回重审的次数。因此,除案件存在上述特殊情况需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是否构成超期羁押以外,如果办理案件超过了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拘留,批捕、侦查、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