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11期 【摘要】刑事二审发回重审作为上诉审法院处理案件的一种基本方式,有助于实现上诉程序的救济功能。但是,第二审 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注释】 [1][2]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2页。 [3]在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356.html -
了解详情
了合法的一个封闭怪圈。实践中也发生过这样的情况。 笔者以为可以参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限制二审法院发回重审次数。该条这样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 在审判权与公民合法权利可能发生冲突时,也应设立一个平衡点。具体地讲,当二审法院依法发回重审的案件满二次时,如被告人上诉或检察机关抗诉,二审法院径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625.html -
了解详情
,对此问题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本案的审理,明确为案件被二审发回重审的,“一审”应认定为发回重审后重新进行审理时的“一审”,而非原审法院第一次审理 伤亡的交通事故,交警部门经调查认定夏克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的事实,已经大邑县人民法院(2007)大邑刑初字第120号刑事判决书所确认,予以采信。由于夏克智是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9917.html -
了解详情
这一点。 如果说立法没有给检察机关以应有的依据是检察机关某些程序回转的主要原因,那么法院发回重审的现象就首先应归咎于立法规定存在漏洞。 董丽娟.审查起诉阶段案件退回公安机关处理之探讨{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3):63-67. {10}陈卫东,李奋飞.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之重构{J}.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69.html -
了解详情
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该决定意味着自2007年1月1日起死刑核准权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从而 指出:5年来,全国法院共审结刑事二审案件47万余件,其中因认定事实不清、定罪量刑不当被改判或发回重审的案件超过9万件。另据最高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77.html -
了解详情
一番重新审视。 一、现行发回重审制度的弊端 1、发回重审的标准不明确,范围不确定。对二审发回重审的理由和标准,《刑事诉讼法》规定为“原判决 回重审程序,避免选择性程序所带来的不公正性,否则两个相同的案件一个发回重审,一个改判,那么改判的案件争议会很快得到解决,而发回重审的案件要多一个环节才能了结,对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1.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一番重新审视。一、现行发回重审制度的弊端1、发回重审的标准不明确,范围不确定。对二审发回重审的理由和标准,《刑事诉讼法》规定为“原判决事实不 选择性程序所带来的不公正性,否则两个相同的案件一个发回重审,一个改判,那么改判的案件争议会很快得到解决,而发回重审的案件要多一个环节才能了结,对两个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98.html -
了解详情
重审标准模糊,法律条文缺乏操作性。 1、发回重审标准的内容不明确,范围不确定。对二审发回重审的理由和标准,《刑事诉讼法》规定为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 回重审的运作十分重要。 2、对案件的重新审理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依照民诉法的规定,对于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并按照第一审普通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47.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由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这是人民法院依证据认定的案件法律事实。在这里,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对证据的要求是不同的。刑事诉讼是在已控罪名的情况下, 回重审的适用范围应仅限于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的案件,以及那些二审径行纠正则有违两审终审制度的案件。发回重审的次数以一次为原则,特殊情形也不得超过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11.html -
了解详情
基础之上的。在这里,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是有所不同的。刑事诉讼是在已控罪名的情况下,由侦查人员、检察人员乃至审判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去收集能够证明涉嫌罪名 就说明业已具有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二审可以径行改判的可行性,完全没有必要再留此种情形下案件发回重审的口子。人民法院的审判资源和司法成本应该加以有效珍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2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