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死刑适用的司法政策并被法官接受的全部活动。律师为一名被告人不应适用死刑辩护的原则是:在准确把握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地位和作用的区别以及主观恶性 恶性。 四、共同犯罪中被告人的共同行为致被害人死亡,罪行极其严重,应当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此类案件的特点是被告人地位、作用相当,罪责分散,无法划分主、从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7333.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历史积淀即便为西方人道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土壤,却不足以为中国死刑改革所需要的人道主义提供足够的支撑。相反,这种根深蒂固、等级分明的传统社会 严重故意杀人案件发生以后,在群情激奋的情况下,不要说对其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恐怕谁若提出为犯罪嫌疑人进行精神鉴定都会成为众矢之的。对于这些犯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8295.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历史积淀即便为西方人道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土壤,却不足以为中国死刑改革所需要的人道主义提供足够的支撑。相反,这种根深蒂固、等级分明的传统社会 严重故意杀人案件发生以后,在群情激奋的情况下,不要说对其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恐怕谁若提出为犯罪嫌疑人进行精神鉴定都会成为众矢之的。对于这些犯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5092.html -
了解详情
由于被告人故意杀害或者故意伤害所致,可以初步考虑提出判处有期徒刑、不适用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辩护意见。 《审理抢劫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规定,“为劫取财物而预谋 的人身危险程度,不能不加区别,仅以出现被害人死亡的后果,一律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根据上述规定,对于采取故意杀人以外的其他手段实施抢劫并致人死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2706.html -
了解详情
年执行。因为从《刑法》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得知,只要是没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即使判处死刑,一般情况之下是可以“保命”的。因此我们应该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 及过错程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在对被告人作出有罪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2678.html -
了解详情
后果比其他冤案更为严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前大法官William J. Brennan就曾指出,或许死刑最让人感到恐惧之处,不仅在于其适用过程中存在的歧视或恣意,更 刑事诉讼法应保障公民对生效裁判(尤其是死刑裁判)提出申诉的权利。但是,现行法并不能有效保障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真正享有该项权利。虽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982.html -
了解详情
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司法解释中的解释条款也发挥了类似的 但如果具有法定的或者酌定的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的时候,也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而应当依法宣告死缓或无期徒刑乃至有期徒刑。也就是说当宽则宽,当严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25.html -
了解详情
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要注意严格区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在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 死刑复核案件的改判率为15%。[7]报请核准案件质量的提高,必然意味着被判处死刑被告人数量的缩减。最高人民法院政策研究室主任胡云腾就曾指出,地方法院办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951.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执行权的行政权的性质应当是没有异议的。问题在于目前由法院行使的死刑立即执行、罚金、没收财产等刑罚的权力的性质的界定。从一般意义上说,法院是 :《中国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94页。 [21]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办公室:《论执行局设置的理论基础》,载《人民司法》2001年第2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59.html -
了解详情
人以生的希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死刑立即执行所带来的弊端。 (二)我国限制死刑制度的完善 对死刑进行严格限制,就是要求我们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在 刑不当罪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11]本来1979年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都规定死刑的核准权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但后来由于国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