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的有效控制及损害赔偿之债的抵销等,影响到案件执行,但在附带民事诉讼审判实践中上述规定往往被否定。 2.参诉主体乱。最高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列举了5 犯罪与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并重,认可调解的轻刑化价值。 (二)程序创新 1.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发动前提起。一般来说,刑事案件发生后,为保证国家追究犯罪的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755.html -
了解详情
关键词: 民事诉讼/审判行为/监督制约机制 内容提要: 从监督、制约的词义解读入手,对我国民事诉讼监督制约机制的内涵及外延进行了界定,并从审判权的产生、审判权 依法(即依照法律规定中有关监督对象,即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范围、界限及程序等要求和法律规定中有关监督主体自身行使监督权的方式、范围及具体的运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306.html -
了解详情
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案件的客观真实,实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和谐统一。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认为,称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为“适法性”或许更为妥当。 以及传统法律文化和法治的结构性问题的交互影响,我国的民事诉讼环境并不比一些发达国家优越,而与此同时,民事诉讼审判方式的改革又赋予了当事人较重的举证责任。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2.html -
了解详情
采取书面审理)。(四)法庭审理形式选择权,即公开审理或不公开审理。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0条中规定,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案件,当事人可以选择是否公开审理。 和获得及时裁判权与公正和效率的民事诉讼价值高度一致。(一)当事人公正程序请求权,是指当事人要求法院及法官就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公正审判的权利。公正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6.html -
了解详情
从民事实体法上对私权神圣、绝对的契约自由等进行了限制,而且在民事诉讼程序的立法领域内也进行了调整,个人本位的立法指导思想逐渐被社会本位的立法 公正性,也难以维护裁判的公正性。因为监督的对象就是审判行为本身。 再则公益代表人说,虽然充分表现了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目的和意义。但是,公益代表人本身并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998.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无法得到完善的保护。因此,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民事诉讼的机制,以诉讼程序来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已经成为一种紧迫性的要求。 (二) 监督的规定,并不能当然得出检察机关有权提起民事诉讼的结论。因为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是对人民法院审判行为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的监督,而人民检察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795.html -
了解详情
主动或者被动地进行勘验在法理上没有疑义,只是要求仲裁庭在勘验时完全依照民事诉讼的程序进行未免显得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笔者以为,在实践之中要求仲裁庭在 第613页。 [4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4条;同时1998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79.html -
了解详情
人来体现。一般地,进入执行程序中民事诉讼当事人达成和 解协议要面对这样几个事实:国家审判机关因为当事人发起民事诉讼作出审判调解工作,是司法资源的 从申请恢复执行原法律文书的期限切入讨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7条规定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38.html -
了解详情
和当事人权利能够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从而充分发挥法官的职权作用和当事人参与行使权利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推进民事诉讼程序。 参考文献: [1] 江平.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183. [2] 田平安.民事诉讼法原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15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32.html -
了解详情
起来,构建我国独特的终审制度。 关键词:民事诉讼;审判制度改革;终审制度 ;重构 民事诉讼中的终审制度,是指按照法律规定一个民事案件需要经过几个不同级别的法院审理 诉讼中是通过终审制度来实现的。 首先,权利救济的有限性。毫无疑问,民事诉讼程序是权利救济的最重要也是最终的途径。但是这种救济本身也有一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5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