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没有必要加以限制。通过签订弃权条款,用人单位可以用劳动者求得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弃权条款的约定对于促进劳动者关心用人单位,增强责任感,对于用人单位消除 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从这一原因性条款可以看出,制定内部规章制度不仅是用人单位的权利,同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48.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应当结合相应的制度背景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劳动规章制度虽然是调整用人单位内部劳动关系的重要规范依据,用人单位甚至可据其解约,但是其效力 公司2002年版,第279页。 [12]参见董保华主编:《劳动合同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164页。 [13]参见刘志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117.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合同内容的效力,且劳动合同所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不得低于内部劳动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标准,因此《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 问题 根据原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和《江苏工资支付条例》的规定,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标准工时制度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304.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也称为内部劳动规则,是企业内部的"法律".规章制度内容广泛,包括了用人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根据1997年11月劳动部颁发的 劳动关系,显然与市场经济的变化不相适应。协调劳动关系已不仅仅是劳动保障部门的事情,通过政府、工会、企业组织建立三方协调机制已成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285.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缺陷。早在1954年,我国法律就涉及到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纲要》,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该纲要仅限于全民 ,也可以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保障劳动者更好地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注释: (1)石美瑕:《对我国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立法的几点初步建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32.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保护等权利,同时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遵守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规章制度。④、争议的内容和事实必须是劳动法及其法规调整的范围。⑤、结合实际情况,对劳动者 外资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它城镇企业等单位及其职工,并由税务机构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这属于行政管理行为,由此发生的争议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844.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保护等权利,同时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遵守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规章制度。④、争议的内容和事实必须是劳动法及其法规调整的范围。⑤、结合实际情况,对劳动者 外资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它城镇企业等单位及其职工,并由税务机构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这属于行政管理行为,由此发生的争议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843.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国务院法制办、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再次起草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就业促进法》。至此,我国形成了以《劳动法》为基本框架, 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因此,企业内部劳动规章草案应通过民主程序制定。 第四,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适用对象是本单位的全体职工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66.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国务院法制办、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再次起草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就业促进法》。至此,我国形成了以《劳动法》为基本框架, 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因此,企业内部劳动规章草案应通过民主程序制定。 第四,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适用对象是本单位的全体职工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134.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的解除 (一)用人主体即时解除权与内部劳动规则 《劳动法》第25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以下简称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 ,并不排斥行使预告解除权,这既尊重了《劳动法》第31条所体现的保障劳动者辞职自由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精神,又使用人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必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