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审判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对反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很有必要。 一、民事诉讼反诉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反诉,是指在第一审程序中,人民法院对案件裁判之前,被告 反诉的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如果书写反诉状确有困难,可以口头提出反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本诉的原告。不能以答辩代替反诉。 7、反诉与本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541.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目前审判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对反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很有必要。一、民事诉讼反诉的概念及特征所谓反诉,是指在第一审程序中,人民法院对案件裁判之前,被告为了 反诉的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如果书写反诉状确有困难,可以口头提出反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本诉的原告。不能以答辩代替反诉。7、反诉与本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43.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提出支持诉讼请求的法律理由。被告答辩须针对诉状的事实主张进行陈述,否认、自认或通过积极抗辩、替代性事实陈述 ,有助于把我们的声音传递到世界。[①]关于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等国际组织推动国际民事诉讼一体化的努力、成果及评价,参见李双元主编:《中国与国际私法统一化进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6.html -
了解详情
这样规定,就在于如果当事人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没有提出管辖权异议,而是针对原告的诉状提出答辩状或提交证据,就视为当事人认可受诉法院对该案件依法享有管辖权。因此 法律后果作出明确规定。审判实践中,各地法院均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3条的规定,认为提交书面答辩是被告人的诉讼权利,被告人可以行使,可以不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285.html -
了解详情
,诉答方式只规定了起诉状和答辩状,答辩状甚至可以不提交。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3条规定,是否答辩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被告可以选择提出或不提出。被告不提供答辩状 ,即送达诉状副本的十五天内;(2)内容确定:答辩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对原告诉请的基本态度,即承认或否认原告的主张以及被告对其抗辩的事实及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40.html -
了解详情
发达的原因,以及这种不发达带来的后果。本文在整理法史学及相关学科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古代民事诉讼程序的制度原理和历史成因,并通过与古罗马民事 力救济完全取代了私力救济的非常诉讼时期,仍然是当事人之间的证讼和反复的答辩、反答辩构成着审判的主体[47],这种解释就显得不太另人满意。审判活动就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71.html -
了解详情
缺乏或不完整,就无以查明案情澄清民事纠纷发生的因果关系,民事纠纷就不能得到正确的解决。举证责任的确定关系到原告与被告起诉和答辩时各需主张哪些要件事实,以及在 证据材料,不产生自认的后果。诉讼中的自认既包括在起诉状、答辨状、反诉状、上诉状中作出的,也包括在庭审调查过程中的承诺、质证无异的表示。无论是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01.html -
了解详情
的时间要件 反诉的时间要件主要是指提起反诉的时间。在英国,民事诉讼规则规定反诉在“被告答辩期间或者提交答辩状时提起的,无需经法院许可;在其他任何期间提起的 而对此的处理方式也很随意,有的不拘形式均视为提出,有的严格要求被告以反诉状的形式提出,否则视为未提出。其次是反诉提起的时间。如前所述,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02.html -
了解详情
的原因,以及这种不发达带来的后果。本文在整理法史学及相关学科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古代民事诉讼程序的制度原理和历史成因,并通过与古罗马民事 力救济完全取代了私力救济的非常诉讼时期,仍然是当事人之间的“证讼”和反复的答辩、反答辩构成着审判的主体[47],这种解释就显得不太另人满意。审判活动就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70.html -
了解详情
的原因,以及这种不发达带来的后果。本文在整理法史学及相关学科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古代民事诉讼程序的制度原理和历史成因,并通过与古罗马民事 力救济完全取代了私力救济的非常诉讼时期,仍然是当事人之间的“证讼”和反复的答辩、反答辩构成着审判的主体[47],这种解释就显得不太另人满意。审判活动就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