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从重处罚范围过宽,宜限于载有乘客的情形,对驾驶空载营运机动车的,因其醉酒驾驶行为不会对乘客安全构成实际危险,故不能据此从重处罚。 关于“有 情形在实践中较为常见,或是对道路安全带来高度危险,或是反映出被告人恶意违法。明确列举有利于提示公安机关在查处醉酒驾驶机动车时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对于其他违反道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3637.html -
了解详情
避免从重处罚范围过宽,宜限于载有乘客的情形,对驾驶空载营运机动车的,因其醉酒驾驶行为不会对乘客安全构成实际危险,故不能据此从重处罚。 关于“有 情形在实践中较为常见,或是对道路安全带来高度危险,或是反映出被告人恶意违法。明确列举有利于提示公安机关在查处醉酒驾驶机动车时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对于其他违反道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6455.html -
了解详情
纳入法官心证考量,或通过设立新的罪名来缓解证明的难题。 【关键词】醉酒驾驶;证明妨碍;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危险驾驶罪;酒精检测 【写作年份】2012 路径 根据经验法则说有必要对再次饮酒等证明妨碍行为予以规制,放弃对醉酒驾驶行为的打击不符合立法目的与司法机关的职能要求。那么,该如何规范再次饮酒等妨碍酒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561.html -
了解详情
并未消饵。对于争议焦点刑法应当如何评价醉酒驾驶发生事故后再次撞人行为,有的学者支持法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的做法:有的学者认为此类案件实质上仍是行为人 的人辨认和控制能力均有所减弱,高度醉酒的人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卫也就是说,醉驾者在醉驾肇事时,并不具有完全的责任能力。根据现代刑法责任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75.html -
了解详情
,更无法控制。因此,只要醉酒驾驶,就必然存在公共危险。 对于放火、盗窃枪支、危险驾驶等犯罪而言,尽管在客观上都可能具有高度紧迫的危险,甚至造成严重实害,但 现象,为刑法理论所公认。(24)有的学者进而提出,客观上的确存在一种作为故意的抽象危险犯的醉酒驾驶行为,其罪质应轻于《刑法》第114条规定的故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444.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对于那些符合该条规定的犯罪构成但情节轻微的醉酒驾驶行为是否可以按照刑法第十三条但书的规定出罪。此外,如何准确区分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以危险 要素。即只要行为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醉酒驾驶或追逐竞驶行为这一事实,行为人就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危险驾驶行为内在的对公共安全的高度威胁性以及由此可能造成的重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0425.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容忍边界的高度风险行为犯罪化是风险社会的合适选择。[16]风险的合理控制促进个人对于自身利益实现的安全感与确信感。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由于醉酒驾驶行为而 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理应否定没有实质风险的醉酒驾驶行为符合犯罪构成。 刑事立法推定危险行为具有侵犯制度性利益的实质风险但实际却没有发生,这种立法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8221.html -
了解详情
因其行为具有发生实害的高度盖然性,故刑法将其规定为抽象危险犯,其犯罪成立并不要求在道路上追逐竞驶或者醉酒驾驶行为造成外在的损害,即并不要求危险 驾驶行为危险性大于其他人规范意义上的醉酒驾驶行为(即行为人血液中酒精含量已经达到80mg/100ml,行为人不能安全驾驶),也不能构成危险驾驶罪。如致人伤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998.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容忍边界的高度风险行为犯罪化是风险社会的合适选择。[16]风险的合理控制促进个人对于自身利益实现的安全感与确信感。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由于醉酒驾驶行为而 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理应否定没有实质风险的醉酒驾驶行为符合犯罪构成。 刑事立法推定危险行为具有侵犯制度性利益的实质风险但实际却没有发生,这种立法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67.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容忍边界的高度风险行为犯罪化是风险社会的合适选择。[16]风险的合理控制促进个人对于自身利益实现的安全感与确信感。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由于醉酒驾驶行为而 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理应否定没有实质风险的醉酒驾驶行为符合犯罪构成。 刑事立法推定危险行为具有侵犯制度性利益的实质风险但实际却没有发生,这种立法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