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派员出庭”,并没有规定“不能派员出庭”,意味着也可以派员出庭。其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并非社会危害性都很大。依我国刑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包括两种,一种是 什么法、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后果、应受到何种处罚。最重要的一点是让被告人明白受到刑罚处罚后怎样做、怎样去面对今后的生活,使其初步确立改过自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20.html -
了解详情
在罪刑法定主义转向相对之时,这种传统范式受到了挑战。19世纪末德国著名的癖马案不仅意味着一个具体概念(期待可能性)的肇端,更意味着一种刑法学立场的 刑罚处罚性判断。于是在理论逻辑上,阐述了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之后,应受刑罚处罚性实在没有什么好谈的了,刑法教科书只好一笔带过。通过从一开始(从社会危害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53.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政处理前置程序。那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刑事立案的具体标准又是怎样的呢?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的罪状表述,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具体标准为 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造成严重后果”。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加重处罚问题,最高院研究室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强调,恶意欠薪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931.html -
了解详情
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笔者认为,这即是刑法解释与刑法立法功能 社会成员的可控制性。⑻那么,根据上述标准,刑法解释相较于刑法立法,具有怎样的功能定位呢?厘清这个问题,便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刑法立法和刑法解释所要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8247.html -
了解详情
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不可能从什么是中得出什么是富有价值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应该是怎样的。从未有什么东西因为它是或者它曾经是中或者即使它 语成为犯罪概念中可以自由变换其内涵的magic word。[60] 其二,刑法对距离实际法益侵害相当遥远的行为的处罚,导致法益关联性要求的弱化甚至丧失。当代刑法中,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9.html -
了解详情
枪支不报罪》,载《法学论坛》2001年第3期;陆诗忠:《刍议客观的处罚条件之借鉴》,载《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左袖阳:《丢失 ,不能成立丢失枪支不报罪。 (44)同注(36)。 【作者简介】肖中华,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文章来源】《法治研究》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086.html -
了解详情
对其加以处罚,但是,要依靠法律进行处罚,仅仅是在伦理上值得非难的行为是不够的,其必须限定在其他的人的生活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此处就存在着法与伦理 ,并是否在作为其结果的怎样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种判断路径的批判变得容易。 四、利益衡量论在刑法解释上的展开 利益衡量实际上与刑事立法、犯罪构成要件成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382.html -
了解详情
对其加以处罚,但是,要依靠法律进行处罚,仅仅是在伦理上值得非难的行为是不够的,其必须限定在其他的人的生活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此处就存在着法与伦理 ,并是否在作为其结果的怎样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种判断路径的批判变得容易。 四、利益衡量论在刑法解释上的展开 利益衡量实际上与刑事立法、犯罪构成要件成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011.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实际上并没有对犯罪中止行为进行要求,无论采用怎样的行为都是可以的一般的合法行为,或者采用他人的非法行为,对于犯罪中止,法律看重的是犯罪 的犯罪分别定罪量刑,然后把二者进行并罚。在这一过程中,既考虑了前罪的减轻或者免除的处罚原则,又对后罪进行了裁判,可以说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45.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实际上并没有对犯罪中止行为进行要求,无论采用怎样的行为都是可以的一般的合法行为,或者采用他人的非法行为,对于犯罪中止,法律看重的是犯罪 的犯罪分别定罪量刑,然后把二者进行并罚。在这一过程中,既考虑了前罪的减轻或者免除的处罚原则,又对后罪进行了裁判,可以说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