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表述,不注重写明证据是否经过质证。质证是司法证明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法官在认证之前的一个必经程序。未经质证,不得认证,证据必须在法庭上公开出示并经公开 ,证据虽然繁多但说服力大打折扣。比如,有的裁判文书将紧密关联的证据分开(在物证与物证上血迹的鉴定结论中间插入其他证据,人为割裂联系),有的裁判文书不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00.html -
了解详情
第三、认证不规范、不准确。在司法实践中,各法院,甚至于同一个法院的不同法官都 有不同的认证方式,不规范、不统一、不准确。表现在:(1)认证的 相悖逆。(3)从理论上来讲,实事求是的认证模式排斥认证结 果的错误,以此为思路就是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绝无必要设置诉讼救济程序。事实情况正好与 此相反,不仅审判实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58.html -
了解详情
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三)因进行司法鉴定而尚未审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的。第八十二条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及法律文书有公证、认证等特殊要求,由外交部领事司通知高级人民法院。第三百三十二条人民法院委托我使、领馆向在外国的中国籍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按照下列程序处理:(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365.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规则》第二十七条规定了申请重新鉴定的五个事由,最高法院于2001 年11 月发布的《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了申请重新 ,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对于当事人是否有权启动鉴定程序,理论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当事人都有提出证据证明自己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313.html -
了解详情
上述弊端,致使法院有可能将向专家进行咨询作为专家鉴定的前置工作。如咨询意见比较清楚透彻,与法官对专业技术问题的理解判断一致,则法官就将对专业技术事实部分的 依然坚持自由心证,不受鉴定人意见的束缚或限制,并从立法和司法上通过特定的程序规则使鉴定人的意见接受当事人及其律师的质疑。而另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则倾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438.html -
了解详情
出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者重新鉴定、勘验,推翻原结论的证据。 [3]然后紧接着规定当事人在原审中提供的主要证据,原审未予质证、认证,但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 重新作出认定。 2008年1月中旬,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在青岛专门召开了审判监督程序司法解释的座谈会,并形成《青岛座谈会稿》。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31.html -
了解详情
活动必须在法庭上公开进行,当事人有证举在庭上,事实查明在庭上(质证、认证),道理讲在庭上,裁判宣告在庭上,以使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明辩 疑难、复杂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提审,而且应将提审后形成的判决作为司法解释或判例。提审可使程序更加公开透明,既能使个案得到公正处理,又能发挥上级法院尤其是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155.html -
了解详情
,以与诉讼对方保持平衡和对等。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对弱势群体提起的诉讼,可以通过司法救助等程序来实现,如减免相关费用、指定代理人等。但不宜由法官直接越俎代庖帮其 ;对当事人的举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效力由高到低列出。③质证、认证意见及理由的表述,也应注意归纳。如“原告对被告所举证据1、4、7不持异议,但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90.html -
了解详情
听证有些是为解决实体问题,如被执行主体的扩张、对案外人异议的审查;也有些为解决程序问题的,如对司法鉴定结论的听证,对被执行人是否有履行能力,案件 ,能保证准确认定证据,但对法官素质要求更高。③听证人员可根据案件特点和自身能力素质选用合适的认证方式。 听证辩论,是执行听证有别于行政听证和立法听证的主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35.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在实际争论中主要有三种意见:一为形式程序论,即域外证据必须经过公证证明认证程序,才能成为民事诉讼法意义上的证据,否则,便不构成民事诉讼法意义上的证据; 陈述,其作用至多也只能与证人证言相同,故对此被告或第三人的证明自应以身份证明为主。 6.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