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重要举措。我们从司法为民的角度考虑,人民法院应当以《告知国家赔偿请求权通知书》的形式告知受害人有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权利,应当提示受害人请求国家赔偿的 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确保司法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落到实处。 三、案件受理中对请求权的保护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15.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的劳动争议;(五)职工被开除、除名或辞退后,企业不给本人通知书或证明书也不向待业保险部门移交档案的,由此导致职工不能享受待业保险待遇 税务机构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行为,争议双方是社会保险征收机构与劳动者或用人单位,此争议是行政诉讼,人民法院不应作为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还有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61.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1992),条38、39.在北京市,一审法院受理法人原告起诉之后,即发出统一格式的“案件受理通知书”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法人原告必须填写“法定代表人身份 提交未经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诉状,“受诉法院应令其补正。立案时限,从补正后交法院的次日起计算”(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受理经济纠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79.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书内容、形式之不当,未导致判决、裁定错误,尚不足以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的,可以采用民事行政检察建议的形式予以纠正。(二)对于人民法院在诉讼活动中有程序性违法 ,则要采用书面建议的方式,向有关单位发出并抄报其上级主管部门。3.教育性建议。在行政案件中,潜在着不可忽视的不安定因素,存在发案隐患。引起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04.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和实际情况,现对我省劳动争议疑难问题的处理提出如下参考意见。 一、关于案件受理的问题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欠缴社会保险费发生争议,凡用人单位整体未 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于劳动合同到期之日已经终结,用人单位补发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的行为不能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人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应认定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5655.html -
了解详情
和陈述的权利,驳夺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和救济权[8]。如某县公安局将行政处罚告知通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同一天同一时间送达被拘留当事人,并对当事实施了拘留,使 使用权发生纠纷作出的处理决定申请行政复议,以不属行政复议范围不予受理遭诉。3、错误履行职责,管辖了不属于自己管辖的行政案件。如某县烟草专卖局处罚李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415.html -
了解详情
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为由提起诉讼的,应当提交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的受理通知书或者其他已接受仲裁申请的凭证或证明。第十三条劳动者依据调解仲裁法第 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第二十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478.html -
了解详情
是削弱打击犯罪职能;不符合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综合考量的审判特点。在行政案件中,对行政程序实行严格性审查,不适用于调解。考虑诉前调解的社会和法律 案后,法院开具诉讼费专用发票,财政规定的银行凭诉讼费专用发票和案件受理通知书才予以收取。由于诉前调解案件没有正式立案,不具备开具诉讼费专用发票的条件,收取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28.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该规定与行政审判工作不相适应 ,应当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和一百四 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的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所以在行政案件中对原告的举证期限应比照民事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381.html -
了解详情
的问题。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以协议的方式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只要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应当认定有效。 委员会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为由提起诉讼的,应当提交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的受理通知书或者其他已接受仲裁申请的凭证或证明。 齐精智律师解读:2008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8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