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规定(第214条、第215条、第216条)、执行期间罪犯新罪的处理和提出减刑、假释建议(第221条)、转请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处理罪犯申诉 控告、检举权。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28.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例如,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于1943年颁布的《晋察冀边区处理伪军伪组织人员办法》第10条规定:凡经特别法庭判决,但尚未捕获之汉奸建树抗日功绩者 期间,如果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服刑2年以后,可以减刑。为使无期徒刑犯的减刑,与死缓犯、有期徒刑犯的减刑幅度相适应,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35.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来看, 律师及公检法机关人员对调解的重视度不够。张军大法官以死刑复核案件为例指出了这一问题。对死刑复核案件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悔罪、对被害人 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从实体上肯定赔偿对于决定是否减刑、假释的情节意义。该解释将服刑人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作为认定认罪及有悔罪表现的重要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2166.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来看, 律师及公检法机关人员对调解的重视度不够。张军大法官以死刑复核案件为例指出了这一问题。对死刑复核案件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悔罪、对被害人 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从实体上肯定赔偿对于决定是否减刑、假释的情节意义。该解释将服刑人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作为认定认罪及有悔罪表现的重要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3321.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来看, 律师及公检法机关人员对调解的重视度不够。张军大法官以死刑复核案件为例指出了这一问题。对死刑复核案件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悔罪、对被害人 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从实体上肯定赔偿对于决定是否减刑、假释的情节意义。该解释将服刑人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作为认定认罪及有悔罪表现的重要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8575.html -
了解详情
很少适用死刑而言的,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主要是不了解新中国死刑的立法历史。死刑政策是死刑立法的灵魂,从新中国死刑立法的历史即可见一斑。 (一) 、主观恶性很深、人身和社会危害性很大,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既不得减刑也不得假释。这样就使无期徒刑真正成为终身监禁,可以充分发挥它的威慑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563.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一方面,更好体现宽严相济的政策,对有些刑罚进行了调整,比如取消部分犯罪的死刑,规范了被判处死缓的人减刑、假释后实际执行期限,调整了数 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处五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0916.html -
了解详情
予监外执行监督上,立足主动做到“三个同步”:第一,事前同步监督。驻所检察人员对每个需要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病史、简历、案情、表现和刑期要做到了如指掌 居住地公安机关向当地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请。减刑、假释建议书副本由公安机关在提请之日起三日内抄送当地县级检察院、罪犯原服刑监狱。①参见王国枢主编:《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5.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质要求侧重强调受刑人在服刑期间的表现,缺乏对假释犯进行再犯预测的充分指导,也没有关于何为“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更明确的表述。而继新刑法颁布之后的司法解释 或者故意犯罪等行为的,可以宣布撤销减刑决定,对其继续执行减刑前的刑期。参见力康泰、韩玉胜、袁登明:“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思考—兼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79.html -
了解详情
,褫夺公权者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公务员之权;为公职人员候选人之权。 作为近代刑事立法之典范的1810年《法国刑法典》规定了剥夺公权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对于鼓励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积极改造、认真悔罪、弃旧图新,实现刑罚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反之,如果刑罚的减刑仅限于主刑,而不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