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认识的片面性。 关于诉讼时效期间之起算,民法理论上的通行观点为自请求权可行使时起算,各国民事立法皆采此理论,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也规定 义务时,债权人此时,则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已被侵害,其已有权向保证人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依据诉讼时效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赔偿请求权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91.html -
了解详情
本案是共有权确认纠纷还是继承权纠纷?是否适用继承法关于继承诉讼时效的规定? 案件性质的确定基于对纠纷所侵害的权利对象的认识。继承权虽因身份而产生但具备取得遗产 情形的确定为共同共有。也正是基于该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七十七条被废止,而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8601.html -
了解详情
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2、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 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八、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时效的司法解释...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9272.html -
了解详情
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章对诉讼时效的基本规定是: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 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的规定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劳动争议案件超过了仲裁时效即丧失了胜诉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2185.html -
了解详情
2年,从权利受到侵害时起计算,符合条件的可以中止、中断、或延长。民法通则中关于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第七章 诉讼时效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 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第一百三十八条 超过诉讼时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061.html -
了解详情
具备交房条件分别进行处理。 关于买受人在合同约定期限届满之日起超过两年才请求出卖人办理所有权变更登 记,是否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问题,也有两种意见: 请求出卖人交付房屋。其请求权属于债权请求 权,应当适用《民法通则》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但在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上,应当 区分具体情况:房屋具备法定交付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0525.html -
了解详情
时效期间,不仅取决立法者的价值取向,而且还取决于一个国家诉讼时效的一般制度。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在第7章专章规定了诉讼时效制度,根据该法第136 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01年发布)第23条: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05.html -
了解详情
是合理的。这是由于:(1)从民法通则关于代理制度的规定看,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民事行为承担责任的前提条件是代理人具有代理权,并且代理人是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 倒置。尤其是新增了对共同危险行为和医疗过失行为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明确了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对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6.html -
了解详情
时效风险告知书或让当事人作出超过2年时效申请执行风险承诺书等方式进行有效预防。 根据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 ,而不能认为只要是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就一概适用执行时效,立法只是规定适用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的规定,而不是一切规定。了解这一点,许多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653.html -
了解详情
的后果。从都属于权利存续期间这一点来说,保证期间与除斥期间是有相同之处的。但保证期间与除斥期间相比,仍具有不同点:(1)除斥期间为法定期间,无 而承担民事责任,不再是保证责任。此时,应根据民法通则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确定保证人承担责任的诉讼时效期间。 四、关于保证人在超过保证期间后又在催款通知书上签章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66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