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确定了责任刑,责任刑之下仍然可能存在不同的刑种。例如,对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致死的犯罪,确定了无期徒刑的责任刑之后,在裁量预防刑时,仍然面临 必要的刑罚,而且导致将犯罪人作为实现积极的一般预防的工具。再如,对一起故意伤害案或者盗窃案,根据什么样的情节,宣告什么样的刑罚,才能实现积极一般预防的学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313.html -
了解详情
到手,就等于将诈骗罪中的财物骗取到手,属于诈骗罪既遂。 第二,三被告人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共犯。 本案中,王某用酒瓶打击被害人的行为并不 因为三被告人并没有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是毁灭罪证的目的,三被告人之所以暴力伤害被害人,是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主观上认为,欠条日后可以变成现实财产,所以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30.html -
了解详情
,但并不意味着行为事实上已经构成犯罪,而是意味着行为人有犯盗窃、诈骗、抢夺罪的故意。显而易见后一种观点是对的,即只要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 故意伤害他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他人,也包括故意伤害致死或者其他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形,但不包括行为人实施抢劫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48.html -
了解详情
否定死刑具有最有效的威慑作用。但是,恰恰相反,笔者对某市中级法院近年来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等案件进行调查分析的结论是,冲动型的激情犯并非少数,在有的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也确实为神话拥护者的反驳提供了方便之门。反驳者可以指出,伤害、强奸和严重盗窃在刑事案件总数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死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12.html -
了解详情
水肿,小脑扁桃体疝,致脑功能障碍而死亡。 法院认为,被告人徐XX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告人徐XX用拳击打李XX是致其脑血管出血致死的诱因。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被告人应当承担民事部分赔偿责任。鉴于本案被害人李XX生前患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328.html -
了解详情
之内予以处罚)。相反,虽然原因行为之时的故意是暴行或伤害,但结果行为却实施了杀人,对此,可在伤害致死的限度内适用alic理论。在alic的场合, 了。[22] 笔者认为,不管采用例外模式还是构成要件模式,都无法肯定在原因自由行为故意犯中存在中止形态。其原因在于,刑法不能承认一个无责任能力状态下的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12.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犯的情形。[1]毫无疑问,对于原因自由行为的定罪量刑来说,如何合理界定其属于故意犯形态还是过失犯形态,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建构抑或重构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 之内予以处罚)。相反,虽然原因行为之时的故意是暴行或伤害,但结果行为却实施了杀人,对此,可在伤害致死的限度内适用alic理论。在alic的场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317.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向他转告一些令其不安的错误信息就足以将其致死。对此类情形,法律政策要求排除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3]573典型的如《美国侵权法第2 可预见;除非该损害系外力所致,且行为人之行为未增加伤害之危险。 因此可以说,故意伤害原告解决了损害的任何远因问题(Quinnv.Leatham,A.C.495,53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34.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向他转告一些令其不安的错误信息就足以将其致死。对此类情形,法律政策要求排除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3]573典型的如《美国侵权法第2次 可预见;除非该损害系外力所致,且行为人之行为未增加伤害之危险。 因此可以说,故意伤害原告解决了损害的任何远因问题( Quinn v. Leatham, A. C.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895.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构成要件的内容,极有可能使罪名的规范界限发生误差。[34] 在行为人持概括故意的犯罪情形中,通过行为的客观表现推断行为人的秘密性,笔者认为同样存在一定问题 而学者提出区分两罪的标准往往从这个构成要件出发。例如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死,其本质区别就在于故意的内容之不同。而传统刑法理论为了区别两种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