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但对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我国立法上没作梗明确、具体的解释。我们认为,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内容,我们认为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义务性关系, 责任,达到一个诉讼程序解决两个纠纷的目的。 例一,甲乙签订买卖合同,丙为卖方乙的供货人,乙不能按期交货,甲诉乙要求阳春白雪责任,被告乙将丙作为自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76.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片面的理解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例如,在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中,被保险人主张保险人对争议的免责条款,未向投保人明确说明的, 举证责任的静态划分,而举证责任转换解决的则是举证责任的动态变化问题。 现代民事诉讼实际上就是当事人之间的证据对抗过程,双方当事人为支持自己主张的事实而进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24.html -
了解详情
;distribution of burden of proof;inversion of burden of proof;shift of burden of proof 【写作年份】2008年 【正文】 在民事诉讼中,一个案件在证明对象确定之后,接着就必须确定由哪一方当事人来承担对该证明对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30.html -
了解详情
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由于关联案件的复杂性,对其加以分类以确定适用何种诉讼程序确有必要。但笔者并不赞同某些学者依据实体法规则划分关联案件的观点, 的必要性。当然,学界对此有不同观点。 [6] 笔者认为,行政合同属于私法行为,应当纳入民事诉讼程序加以审查。 [7]成熟性原则指行政行为必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26.html -
了解详情
一步处分行为时对结果产生合理预期,另一方面,当事人依释明所作出的诉讼行为又将成为法官的裁判依据。 (二)释明权的内容及意义 释 需要。 作者:刘晶晶 【参考文献】 1、白绿铉:《论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法理》,[EB/OL] //www.chinalawinfo.com.2003年1月。 2、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22.html -
了解详情
不论当事人如何表示。 第五,自认可因当事人撤回或追复而丧失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第四款规定,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对方 、杨某以房权证市字第2000-03623号房屋各抵押肆万伍仟元整。该合同上有薛某、杨某、被告信用社及第三人管某的签章,其中抵押人薛某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179.html -
了解详情
较多,本文结合审判实践,在对现有理论补充和梳理表述的同时,尝试在我国民事诉讼模式改革的进程中,探讨法官释明权的可行方向,以引发构建我国完善的 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误工费等损失,并要求解除租赁合同,退还已提前支付的租赁费等诉讼请求。法官应告知原告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关于违约责任与侵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837.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权利,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上升为另一方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矛盾,不但违背现行民事诉讼中不告不理的原则,也不利于现代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综观当前的审判实践 关系与当事人起诉的法律关系系同一种类时(如同属婚姻家庭类纠纷或同属借款合同纠纷类案件),即可以当事人起诉的案由立案审理。这样一来,在庭审调查中,即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173.html -
了解详情
了现有规定的基础上,分别从总则、起算、中断、中止、效力、附则等方面对民事诉讼时效进行了较为系统地修正、整合和完善。 (一)存款等债权请求权不适用于诉讼 不同期债务具有关联性的合理信赖。其通常把每一次的履行行为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合同关系的一部分,往往认为其可以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再主张权利。而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407.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 理论和实务界研究调解制度的文章不胜枚举,但专门研究有关人民调解制度与民事诉讼相互衔接的文章寥寥可数。笔者在总结自己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此发表自己 ,某种程度上具有准司法的性质,因此,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合同性质在法律效力上应高于一般的民事合同。 4.限制当事人的反悔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