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报告最后得出了三个结论: 第一,97%的错案主要集中于谋杀和强奸两类恶性案件,其中谋杀案199例,占61%,已有73个无辜被告人被判处死刑;强奸案 ,考虑到错案报告基本没有涉及伤害和毒品案件,以及那些尚未应用DNA技术进行鉴定的强奸案,被忽略的未判死刑的谋杀案,抢劫等类型案件中DNA根本发挥不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483.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当事人上诉案件。前者由于是法律监督行为,法院会高度重视;目前的问题是,被告人提出上诉的前提是,法院通过阅卷,认为事实不清,方才可以开庭。但问题是,法院 有利于查明案件的实体真实,纠正一些错判误判的做法,这个纠错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过滤了一些不应该判死刑的案件,这样也形成了案件的分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8283.html -
了解详情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自1979年刑法颁行以来,司法解释活动十分频繁并在刑法实施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准立法,以致于法院不是在适用刑法, ,奸人之妻,被其所奸的一名妇女不甘受辱,与丈夫合谋,将该局长杀死,并予以肢解。案发后,一审法院以肢解杀人为由,判处二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4256.html -
了解详情
的手段,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从报应刑的角度来说,重罪重判是公正的,对于那些严重的犯罪适用死刑符合刑法的报应要求。与此同时,从目的刑的视角来看,死刑作为 :在没有发现真凶的情况下予以平反,体现了疑罪从无的原则。 上述死刑冤错案件只是冰山一角,并且值得庆幸的是,最终被告人都被改判死缓,得以保全生命。但还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979.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说,这是合理的。 被害人的过错在故意杀人罪中之所以能够影响死刑的适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被告人的主观恶性较小。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在审理故意杀人、 并不能等同于罪行极其严重。也就是说,即使没有采取手段特别残忍的方式杀人,同样也可以被认定为罪行极其严重。那么,李昌奎的故意杀人是否属于手段特别残忍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456.html -
了解详情
6月9日;徐德高、马晓霞:《江苏南通:小贩捅死城管案一审宣判 被告人被判死缓并被限制减刑》,《检察日报》2011年6月19日第1版。胡春晓等 13个罪名的死刑亦是如此,因为这些罪本来就不该有死刑。虽然主流观点认为,该修正案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但实质上严的一面更为明显。 [11]有观点即主张,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725.html -
了解详情
或得失评估才好作相应的具体决断。例如,性侵犯方面的案件,如果被告可能被判死刑,且被告认为只有公开审理,自己才能得到公正的审判,而被害人却因隐私权保护 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2)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3)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4)其他应当开庭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701.html -
了解详情
,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并实行控辩式庭审方式改革,强化了律师辩护职能,为被告人获得辩护权、行使辩护权提供了强有力的程序支持。律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使得刑事诉讼 水平也应提高。基于生命的宝贵,司法者必须慎判死刑。 第五,主体意识、程序意识增强,程序的价值被广为传扬。近年来,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61.html -
了解详情
无死刑国家的犯罪嫌疑人的引渡中,犯罪嫌疑人为了免于死刑而竭力主张自己犯有可判死刑的重罪,而作为追诉方的有死刑国家为了实现管辖权却提供证明说明其不过犯有应判 不应过多集中在审判阶段,其他阶段均应有律师参与; 第五,律师获得的关于被告人的信息和资料十分有限; 第六,律师辩护有时很难影响法院定罪量刑; 第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98.html -
了解详情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自1979年刑法颁行以来,司法解释活动十分频繁并在刑法实施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准立法,以致于法院不是在适用刑法, ,奸人之妻,被其所奸的一名妇女不甘受辱,与丈夫合谋,将该局长杀死,并予以肢解。案发后,一审法院以肢解杀人为由,判处二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9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