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法大民商经济法律网 【摘要】推定与证明责任都是法律中的重要制度。但学术界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莫衷一是。本文从三个角度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分配学说中的一支。在德国1900年《德意志帝国民法典》制定前,德国法学界有关证明责任分配标准的代表性学说中,有一种学说被称为消极性事实说。消极性事实说将证明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55.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的存在是否达到法律规定的程度的义务。举证责任和说服责任两者,称之为证明责任,即按照法律要求的证明程度和标准证明待证实或争议的义务。 在我国,根据刑事 这一行为如触犯刑法,应受到制裁。 (二)自诉案件中的证明责任 自诉案件中证明的承担与公诉案件有所不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第171条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91.html -
了解详情
一项重要标准。以下,笔者以被请求人主张为他人实施代理行为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为例,对明确抗辩和否认这两个概念的理论意义作一讨论。 抗辩与否认的基本 泼勒(Pohle)认为,根据德国民法典第179条第1款的规定,代理人若不能证明自己具有代理权,或被被代理人拒绝追认,相对人有权通过选择,责令代理人履行合同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320.html -
了解详情
、固定、审查判断和运用中既要重视证据的客观性与关联性,又要特别重视证据的合法性;在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等方面要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贯彻执行,尊重 《排除非法证据规定》第6条规定了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启动证据合法性调查程序的初步责任问题,要求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应当要求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55.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以当事人之间的二元对立作为前提,审判的过程就是法院根据对立当事人的主张、证明活动就权利义务关系的纠纷适当地做出法律判断。[8] 程序法的对象不是人们的 后果的问题。[22]很明显他们都与当事人的证明行为有着密切联系。如果不存在当事人的证明行为,也不会有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的存在。有意思的是学术界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87.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仅包括实体法事实、程序法事实。他们的主要分歧就是程序法事实、证据事实是否属于证明对象的范围。现在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案件事实包括了案件的实体法事实和程序法 证明对象界定为诉讼主张,可以更好地与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理论衔接起来。诉讼证明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现在学术界认为这一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78.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构建一种更为符合定罪司法逻辑的犯罪构成理论。 二、犯罪构成体系与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之关系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明确表述各类犯罪的基本特征。不论是大陆 的证明应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完成这一证明标准的,即可推定行为具有违法性和有责性。 2.免证事实 出于诉讼经济的考虑,某些事实具有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72.html -
了解详情
诉权表达方式的程序性辩护,有利于减少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性违法行为;促使纠正程序性违法行为与当事人对诉权的行使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促进宪法司法化和宪法性权利的可诉 ;特别是双重含义说的提出使证明责任的分配、证明责任与提供证据责任的关系、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关系、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的关系等诸多理论问题进入学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503.html -
了解详情
做出规定非常关键,德国的理论和实务界均认为应当由主张无行为能力的一方负证明责任,与德国民法典中欠缺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无效的规定有相当大的关系。 行为能力的证明 也符合盖然性说这一新的学说,盖然性说以待证事实发生盖然性的高低作为分配证明责任的主要标准,当待证事实的发生或存在率高时,主张事实发生或存在的一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28.html -
了解详情
罪的举证责任或证明责任28上。对于犯罪指控,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面临两种选择:有罪答辩不存在此问题争议无罪答辩不积极抗辩检方举证(证明标准:案件事实清楚 《当代中国刑法新境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 31页。 28关于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两个概念的区分与联系,详见何家弘:刑事诉讼中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