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对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是否属于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存在着不同认识。 在刑法修订前,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 不退还的行为的定性,要根据行为人在使用公款时,是否有造成公款在客观上不能退还状态的主观恶意来确定。即根据行为人使用公款的心理态度,来具体认定挪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32.html -
了解详情
出可以以侵占罪处罚,但这时的犯罪对象已变为作为有形物品的载体。 3、侵占赃物是否构成本罪 关于通过犯罪所得的赃物或因从事其他非法活动得来的赃物能否成为侵占罪的犯罪 虽然有明确的所有者,但其本人在发现时并不知道,并占为己有,拒不退还,是否因为不是侵占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而一概不构成侵占罪?回答显然是否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303.html -
了解详情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在司法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4月 原因不同而定性不同的问题。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如何确定其中的不退还的行为,是否必须弄清行为人主观上不想还,或是客观上不能还,或者既是主观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57.html -
了解详情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在司法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4月 原因不同而定性不同的问题。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如何确定其中的不退还的行为,是否必须弄清行为人主观上不想还,或是客观上不能还,或者既是主观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678.html -
了解详情
的挪用公款罪向贪污罪的转化,则是主观方面的转化(暂时占有转化为不想退还,并不能完全证明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和部分客观事实(非法占有公款) 的变化,挪用公款 等同。 观点之三:从挪用公款的去向、用途,分析其犯罪的目的,判断其是否有退还的意图。例如,行为人挪用公款后,向境外转移存款和赃款的;在司法机关追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45.html -
了解详情
的挪用公款罪向贪污罪的转化,则是主观方面的转化(暂时占有转化为不想退还,并不能完全证明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和部分客观事实(非法占有公款) 的变化,挪用公款 等同。 观点之三:从挪用公款的去向、用途,分析其犯罪的目的,判断其是否有退还的意图。例如,行为人挪用公款后,向境外转移存款和赃款的;在司法机关追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05.html -
了解详情
不当得利表述为Erstattungsansprch即公法不当得利请求权;而民法上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则称为Bereicherungsansprch,以示区别两者。 [8]对于公法上不当得利请求权是否可以准用民法上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规定,我们可以从德国的适法经验中发现些差异,在德国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43.html -
了解详情
受委派从事公务的受贿罪主体范围问题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涉及到受贿等职务犯罪是否成立的主体认定,也是刑法学界及司法实际部门长期争议不休的问题。我国刑法 有关联的人员或者事项遭到依法查处,该国家工作人员将自己接受的他人财物予以退还或者上交,就意味着他们就是为了掩饰犯罪,并进而直接认定受贿成立?我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58.html -
了解详情
不当得利表述为Erstattungsansprch即公法不当得利请求权;而民法上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则称为Bereicherungsansprch,以示区别两者。 [8]对于公法上不当得利请求权是否可以准用民法上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规定,我们可以从德国的适法经验中发现些差异,在德国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309.html -
了解详情
秘密等其它知识产品能否成为侵占罪的对象,则从根本上取决于该技术成果、技术秘密是否属于刑法第219条所规定的“商业秘密”以及行为人侵占该技术成果、技术秘密等的行为是否 因所有权不明发生纠纷,而拒不交还的,不应以侵占罪论处。关于拒不退还或交出是否构成侵占罪的一个要件,在理论上仍存在争论。有的学者认为,拒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