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学者所继承「4」。在立法方面,我国民法通则设置了诉讼时效制度,对民事权利的消灭时效作出了规定,在近年的民法编纂工作中,学者又把有关取得 从前者“是考虑到当事人立场的公益”的结论,或多或少地可以嗅到一点儿与后者“期待着主张时效方的良心”的提法相近的味道,当事人的立场可不可以解释为他的良心?显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18.html -
了解详情
还具有弥补立法缺陷的功能。因为根据我国现行《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采用单一的诉讼时效制度,这就导致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生非财产所有人公然、和平、占 所引起的,其效果是使权利状况发生变化,所以,对其适用范围的考察可以放在民事权利体系中进行。而正如前所述,各国的规定都把它限于财产权的范围内进行,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52.html -
了解详情
。同法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此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权利,学者认其为诉权,[9]因此认定 的内容。因此在债权形式主义和物权形式主义的变动模式下,登记的不动产自然无适用取得时效的余地。瑞士民法、奥地利民法在物权变动上采债权形式主义,[14]台湾民法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347.html -
了解详情
]在我国的《民法通则》中,采单一的诉讼时效(即消灭时效)体制,时效适用于“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权利,亦即请求权,从其规定的精神 狭窄。可能正因为如此,一些德国法学著作称其以善意占有为要件的动产时效取得制度不过是历史的残留物(ein historisches Relikt),实践中也已极少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117.html -
了解详情
消灭;债权或所有权以外的财产权,因20年间不行使而消灭。由此推断,消灭时效的适用范围自应包括学理上承认的物权请求权。然而日本的判例认为所有物返还请求权 其它非所有权之财产权 ⑩。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我国传统民法理论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06.html -
了解详情
处。 在我国民法理论界,有学者认为,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的规定,诉讼 但是,法院主要应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赔偿决定是否合法进行审查。赔偿请求人超过请求时效期间提出行政赔偿申请,行政机关本应不予赔偿。不管是出于何种考虑(一般来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47.html -
了解详情
对这一问题作了正面的诠释:当事人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当事人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看,由于撤诉后可以 只有尽快消灭因起诉而中断的诉讼时效,才能使权利人的民事权益处于稳定状态。其三、从民事实体法对时效期间的立法宗旨看,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是权利本身固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66.html -
了解详情
在于:第一,二者的法律后果不同。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的规定,因此,诉讼 就需要通过公信制度以外的制度宋确定不动产权利的归属。这一制度就是取得时效制度。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没有就不动产权利的设定、转移办理任何登记手续的情况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1.html -
了解详情
》就理所应当了。《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民事权利的处分主要表现为对诉讼请求的处分,如当事人确定、 而使其请求权归于消灭之制度。[5]627采抗辩权发生主义的学者认为,诉讼时效指请求权持续不行使经过法定期间的情形,其法律效果通常为产生请求义务人拒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8480.html -
了解详情
承担不利后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之规定,至原告陈 诉讼时效时间即重新计算;如调解达成协议,义务人未按协议规定期限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就从履行期限届满时重新计算。此外,债务人向仲裁机关或有关主管机关主张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39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