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意义上讲,反社会是一种总体上违反社会成员共同尊奉的规则或规范的行为。基于反社会行为与犯罪的实证调查与统计分析,犯罪学家提出了极具解释力与预测 证明是科学的。2011年6月至8月我们采用回溯法对浙江省不同类别监狱中即将释放的服刑人员再犯罪状况进行了随机调查。这次调查共收集样本1007个,其中,有前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95.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检察机关即终结刑事诉讼程序,将行为已经具备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嫌疑人放归社会,对社会稳定和安全可能存在隐患。所以,如何规范检察机关谨慎行使职权,防止司法 招聘。社会志愿者由社区帮教机构在当地社区招募或雇佣,协助专业人员管理、教育、考察社区服刑人员。志愿者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46.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联系。 监狱、劳改场所均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备有政治、文化、文学、科技等书籍和各类报刊,供罪犯阅读,同时允许罪犯自费订阅报纸、杂志。 这种针对服刑人 道路交通管理处罚规定》(2000年)第9条等。 (2)司法部门1990年发布施行的《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就对罪犯的传媒视听自由作了明文限 定。该规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2824.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7896名,占所有服刑人员的12.46%。重新犯罪人员构成中农民占53.0%;无业人员占36.9%。[6] 根据北京监狱局2003年12月的调查,累犯占 大程度获得真实信息是重新犯罪统计的基本要求。而这种要求的实现不能离开统计规范的明晰、公开、统一。我国的重新犯罪统计尚需要法制化。 其次,从智囊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969.html -
了解详情
打扫社区卫生、照顾孤寡老人等公益劳动,培养其社会公德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类型、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等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教育 力量的有效结合、优势互补,提高和优化了社区矫正工作机制运行的效率;加强规范,着力完善结构严密、实用配套的社区矫正制度体系。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994.html -
了解详情
后,均可在警察的监听下与亲属通过电话进行沟通与交流。 (3)亲情互勉。同在监狱服刑的父子、兄弟、岳婿、叔侄等近亲属罪犯,只要自愿签订以改造竞赛为主题 著《人格改造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第78页)。 罪犯的某些与犯罪行为相关的生理遗传因素,应当成为改造的客体。这部分人格改造称为人格载体的治疗(同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69.html -
了解详情
的县、市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这些规定既是假释犯在考察期间内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公安机关对其监督考察的法律依据。原则上,罪犯在假释后 和规章以及假释监管工作的实施,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其组成人员应为司法行政机关有关领导和监狱管理部门的有关领导。在假释罪犯原来所在单位或居住地街道居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21.html -
了解详情
和回归社会。把罪犯放在社区中进行矫正,有利于防止罪犯在监狱中的交叉感染,克服罪犯在监狱服刑所产生的孤独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再者,社区矫正能够改善 走访制度[2]、教育制度、[3]公益劳动制度[4]和批准汇报制度。[5] 2.从规范收监管理制度入手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制度。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出现法律规定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26.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的实现,在劳动主体违反劳动义务时,义务就具有了强制性,成为必须履行的行为。(二)劳动主体应当负担劳动义务,但不是必须,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1 人身自由是为了让其在这段时间内反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监狱中的服刑人员接受劳动改造看似是由于法律规定不得不服从安排进行劳动,强制的、被动参与,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0705.html -
了解详情
的典型案例提供一个量刑起点。量刑指南有时能够以文字描述一起典型案例,从而为量刑人员提供进一步协助。随后,指南将规定一个加重和减轻情节特点的列表。经验表明,这些 年有期徒刑。应该牢记的是,对英格兰所有的定期刑,前一半刑期在监狱服刑,而后一半刑期在社区服刑(如果判处的刑罚是12个月或以上),在社区服刑期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3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