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权益,合理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利益,有效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构建科学、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审判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据统计,近3年 中明确赋予劳动者就加付赔偿金案件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至于是否要求劳动者提供经劳动行政部门先行处理的证据,将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作为一种补充救济手段,从贯彻落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1703.html -
了解详情
用人单位类型看,自199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来,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所占比例直线下降,非公有制企业案件明显上升,主要是私营、三资、 促进用人单位自觉规范用工行为。通过法律意识的增强,使双方用工时能自觉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工资报酬数额或计算方法,避免产生劳资纠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081.html -
了解详情
的个体职工联合起来,以团体名义同雇主进行谈判,迫使企业主签订集体合同,满足自己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和预期。这样,集体谈判成为一种调整劳资关系的新机制。集体谈判, 后,我国于1992年通过《工会法》及后来的《矿山安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4年通过《劳动法》,标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707.html -
了解详情
的纠纷,以及依照《劳动法》和《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 二、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的关系 (一)劳动争议诉讼应当严格执行仲裁前置制度。 在 笔者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做法,实行“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新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裁审分离”是对当事人意愿的充分尊重,并且一般而言,当事人对于根据自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846.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察,适用本条例。 对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赔偿发生争议的,依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 对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事项或者已经按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726.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察,适用本条例。 对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赔偿发生争议的,依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 对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事项或者已经按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977.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而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组织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反悔的,可以提起仲裁或诉讼。 用人单位 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解读与研判】这一条是关于支付令与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衔接问题。支付令属于民事诉讼中的督促程序,即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44.html -
了解详情
使得人事争议仲裁与司法审判有了接轨,人事争议案件诉讼方有法可依。 此时,人事争议仍延用了劳动争议处理的一裁两审制,似乎问题有了出路。但是,这种接轨是 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之间是劳动合同关系,解决的是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因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51.html -
了解详情
时,必须给以物质帮助,在法律形式上表现为劳动保险制度。 很多劳动法的教科书将劳动法律关系具有长期性作为一大特点来概括:其他法律部门的法律关系,一般都是 保险法作为劳动法的调整对象,社会保险争议也完全按劳动争议来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完全将养老保险争议作为劳动争议来规定是不恰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25.html -
了解详情
犹为突出,《劳动法》的这一规定不但不符合及时劳动争议处理原则,而且反而引发出许多不该发生诉讼与纷争,给企业的安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企 下离开了企业。经过很长一段时期后,企业就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或本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员工长期连续旷工为由将员工除名。此后,劳动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