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131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 完善。 (四)侵权致人死亡、伤害身体或健康、剥夺自由等情况致第三人的劳务损失的赔偿 《德国民法典》第845条规定:在侵害致死、侵害身体或者健康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001.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怎么能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否则,按照这种逻辑,指使伤害者逃跑致人死亡的,岂不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犯?其二,我国刑法第25条明确将共同犯罪规定 是不合适的。理由是:逃逸行为本身并非犯罪,如果逃逸中行为人未再违反交通运输法规而致死他人,那么便无法适用该规定;如果逃逸中行为人再次交通肇事而致人死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77.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怎么能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否则,按照这种逻辑,指使伤害者逃跑致人死亡的,岂不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犯?其二,我国刑法第25条明确将共同犯罪规定 是不合适的。理由是:逃逸行为本身并非犯罪,如果逃逸中行为人未再违反交通运输法规而致死他人,那么便无法适用该规定;如果逃逸中行为人再次交通肇事而致人死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73.html -
了解详情
将犯罪行为作出评价。例如,对于如何进一步明确伤害致人死亡的问题,在刑法修改时,曾有观点认为应当明确伤害致死是出于“故意”还是“过失”,因为,不明确是“故意” 型犯罪构成适用于犯罪工具、违禁品或非法所得等场合。外国刑法中的立法例也较多。例如,《法国刑法典》(1994年)第222-37条规定,非法持有毒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89.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认为,致人死亡的暴力,仅限于故意伤害或间接故意杀人,不包括直接故意杀人;第三种观点认为,致人死亡的暴力不包括故意杀人;第四种观点认为,从立法原意看, 最大限度地维护被害方的权益。 七、划清共犯主从,一视同仁,致死一人不夺多命 对于共同抢劫致人死亡案件,要从犯意提起、预谋、准备、行为实施、后果及赃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675.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认为,致人死亡的暴力,仅限于故意伤害或间接故意杀人,不包括直接故意杀人;第三种观点认为,致人死亡的暴力不包括故意杀人;第四种观点认为,从立法原意看, 最大限度地维护被害方的权益。 七、划清共犯主从,一视同仁,致死一人不夺多命 对于共同抢劫致人死亡案件,要从犯意提起、预谋、准备、行为实施、后果及赃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673.html -
了解详情
梅【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2009年5月13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陈庆梅涉嫌故意伤害(致死)案作出一审判决,深圳邓玉娇陈庆梅被重处无期徒刑。据了解,陈庆梅 锋在丰湖市场卖木瓜,其和陈庆梅帮他做事。陈与刘在一起两年多了,二人经常吵架,听说是因金钱才在一起的。2008年8月25日下午五时许,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759.html -
了解详情
的含义难以界定。例如,“履行职责”的范围有多大?如果包括了职工正常上班从事本职工作的行为,为何上班时间遭人蓄意伤害却得不到工伤认定;因“公”与因“工 按照规定标准对其作出伤害赔偿。在这个原则中排除了受害的劳动者本人的故意行为,也就是说,如果劳动者故意实施的行为导致自身的致伤、残或致死,用人单位及雇主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84.html -
了解详情
拘禁状态致人重伤、死亡,包括逃跑致死,但不包括自伤、自残;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规定,既是法律拟制,又属注意规定, 致人死亡,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32](以下简称江阴案)(2)被告人为讨回被骗货款,密谋劫持被害人李冬庆,多名被告人强行将被害人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447.html -
了解详情
的故意,但认为致死或致残的保险事故的发生据此必然也是基于其故意则不尽然。由此看来,《保险法》第45条在追求阻止犯罪的公共利益时,较多地牺牲了被保险人 所设置的强制性规范就是如此,其原因在于藉伤害原则所形成的普遍的相互强制,使得一个人的自由能够和所有其他的人的自由并存,[43]个人因只受一般性正当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7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