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似乎显示出一定的形似,却存在划分的困难,尤其后两者,难以在法律思想史上区分之而泾渭分明地找到对应学派或学者。范教授进一步区分到,规范 (shared examples)的成果。现在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宪法学必然要经历一番宪法学方法论的觉醒,这要求我们思考方法的多元化,并与价值多元化的趋势是一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4241.html -
了解详情
,形成一条既各具特色又互相关联的学术思想脉络。这种思想史上的绵延关系构成了中国法学的知识谱系,形成了中国法学研究和发展的基本框架。这些学说思想对于我们建设 的逻辑,直接关系整个法治国家的建设与未来。学者们似乎有基本的共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仅仅是法治发展新阶段的开始,如何保证宪法的统帅作用是理论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091.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法学思考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 自然法学代表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思潮,这一思潮决定性地影响了整个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一般特征。自然 末期以来的一批自然法论者。 [13] 夏勇:《人权概念起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修订版,第139-140页。 [14] 关于一般人格权性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386.html -
了解详情
成为了制度设计中的一个工具。参见[古罗马]西塞罗著:《法律篇》,载《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第79页。 [5]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法的权力。若严格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来司法,那么似乎中国的法官也不应该被称为“正义的化身”,同样更倾向于是“司法的自动售货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01.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思想家们关于自然权利问题的讨论,是在中西方两大文明全面相遇、中西方政治法律文化剧烈碰撞的背景下展开的,“西学”无疑对他们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评价。而这两者足以支持我们断定,择取“外在视角”不可能对近代中国自然权利观作出合乎思想史真实的合理阐释。 本文择取的是与“外在视角”相对的“内在视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95.html -
了解详情
的角度,对其理论缺陷进行探系。 其一,君主世袭时代在制度建设层面,追求法律的至高无上以约束限制君权空想性。针对君权滥用最终导致法治理想落空的现象, . 4 2、《商君书》 支成伟著 岳麓书社 2011.2 3、《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江荣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6 4、《先秦法家政治思想及其启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8436.html -
了解详情
和中国社会经济之次殖民地性质是一脉相通的。中国法学不能发现至少是没有发现中国法律固有的属性。 今日中国法学之总体,直为一幅次殖民地风景图{11}89、98 才能不断地推动刑法学知识的发展。可以说,每一种刑法知识体系都具有其思想史基础和哲学基础。例如德国著名刑法学家罗克辛教授在揭示目的行为理论的哲学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067.html -
了解详情
和中国社会经济之次殖民地性质是一脉相通的。中国法学不能发现至少是没有发现中国法律固有的属性。 今日中国法学之总体,直为一幅次殖民地风景图[11] 蔡枢衡 才能不断地推动刑法学知识的发展。可以说,每一种刑法知识体系都具有其思想史基础和哲学基础。例如德国著名刑法学家罗克辛教授在揭示目的行为理论的哲学基础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37.html -
了解详情
和中国社会经济之次殖民地性质是一脉相通的。中国法学不能发现至少是没有发现中国法律固有的属性。 今日中国法学之总体,直为一幅次殖民地风景图[11] 蔡枢衡 才能不断地推动刑法学知识的发展。可以说,每一种刑法知识体系都具有其思想史基础和哲学基础。例如德国著名刑法学家罗克辛教授在揭示目的行为理论的哲学基础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93.html -
了解详情
版,第18页。 [[28]] 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60页。 [[29]] //bbs.tiexue.net/post2_3548523_1.html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民谣 [[30]] 《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43页。 [[3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1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