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完整的诉讼资料,明确当事人所提出的主张,确立当事人之间的举证责任,形成案件争议焦点、固定证据,为案件的审理做好准备。 另外,法院调解已经成为我国民事审判方式 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 【注释】 [1]田平安、刘春梅:《试论协同型民事诉讼模式的建立》,载于《现代法学》2003年第1期,第84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888.html -
了解详情
有关法律对侵权诉讼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但是,在证券方面,我国目前仍没有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基于证券交易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在内幕交易民事责任中,我国可以 》,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67页。 2、张明远著:《证券投资损害诉讼救济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69页。 3、王利明:《民商法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43.html -
了解详情
案者,原告人申请结案,经审判官查明原告之证据确凿可信者。此处的即时判决即指对民事诉讼中原告权利的认定。1911年《钦定大清新律》 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7678. [13]李浩.民事举证责任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38240. [14]顾培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42.html -
了解详情
是相对的,即在特定时段、特定地域内公正,而民事诉讼是当事人切身诉讼立法价值取向之所在。以此而论,三十日的举证期限和两次延长请求权也无必要;4、近年来人民法院 ,《民事诉讼法》第九条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利义务形式的原则性规定,第六十四条是当事人行为意义上举证责任的规定,第一百零八条是对起诉条件的规定。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63.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的特定适用性即可。美国《规则》就是这样规定的。例如其关于推定的规定,就只适用于民事诉讼,因此标题冠以民事诉讼中的推定字样。[74]第三,统一独立规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德)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以德国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典为基础撰写(第4版)》,庄敬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78.html -
了解详情
倒置,利弊影响,对策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1日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02年4月1日正式施行 的诉讼均仍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12] 2、在举证责任倒置中,医疗机构在医疗纠纷侵权诉讼中只承担部分举证责任,即医方只对是否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17.html -
了解详情
案者,原告人申请结案,经审判官查明原告之证据确凿可信者。此处的即时判决即指对民事诉讼中原告权利的认定。1911年《钦定大清新律》 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7678. [13]李浩.民事举证责任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38240. [14]顾培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5.html -
了解详情
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举证原则,但因立法不详尽和法院职权主义传统的影响,在司法实践中, 这一原则实际上并没得到真正贯彻执行。要想建立完善的举证责任 ,也是在司法领域内的一场诉讼理念之重塑。 参考文献: 1.毕玉谦.审前程序建构之研究[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2.彭贵才.试论民事审前准备程序构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572.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和提出的诉讼请求,明确表示承认的,无需举证,这里规定的,实质是自认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 的效力》,作者付军; ③《试论自认制度的法律思想基础及价值所在》,作者孟源、李俭; ④《论民事诉讼中自认制度的若干问题》,作者郭立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30.html -
了解详情
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证明责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举证责任倒置。 其次,损害环境的结果是否存在,应当主要由提起诉讼的原告证明。但原告仅负责证明有 ,应当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诉权,检察机关提起诉讼的方式、程序,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证明责任的分配等内容。值得关注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