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对民事诉讼中程序保障的含义与民事诉讼的机能,程序保障的宪法基础作出论证,进而提出我国应当充实“对论”、保障判决效力和权利实现 程序进行事项。因而,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明确和举证责任的平等分配规则的确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美国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制度为当事人双方收集证据提供了多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1.html -
了解详情
在民事诉讼中,当法院依职权对有关当事人的事实主张采用司法认知时,便可免除其该当事人对该事实主张的举证责任。然而,目前在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不少法院 能属于这种已知悉的事实。(注:参见〔台〕黄培栋著:《民事诉讼释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2年版,第471页。)我国台湾“民诉法”第283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55.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与当事人间的关系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关系,因此研究的重点应当放在对这一基本关系所涉及的主体的人性假设上。?应当说,人民法官与当事人都属于社会人群中 《法商研究》1998年第6期,第73—77页;陈琴:《论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关系》,载《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45.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的观点,但其核心都涉及到实体性的请求权。从程序法的角度来看,请求权构成了民事诉讼的前提和中心。再次,请求权联系现实权利。请求权是一项独立的实体 各个请求权可以同时并存。在成立要件、举证责任、赔偿范围、时效以及抵销等方面,各个请求权相互独立。对这些竞合的请求权,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请求权进行主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41.html -
了解详情
。 [22] 这里我们使用了“调处”一词,是希望它能涵盖清朝州县民事诉讼以下三方面的特征:(1)地方官经常从事劝导当事人和解息讼的工作;(2)虽然大多数当事人慑 远较刑法发达,相应地,在诉讼法方面也是刑事诉讼程序因袭和附属于民事诉讼程序。参见周:《罗马法原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5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60.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提交的证据及证明内容”,体现当事人举证义务与判决理由的一致性。二是要注重结构的层次性,要按照当事人主义的民事诉讼基本模式和民事诉讼的规律和特点,合理确定民事 ,载《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 (7)孙笑侠:《再论司法权是审判权》,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8)董嗥:《司法解释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14.html -
了解详情
取消的同时单列一条:“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应首先举证,再由另一方当事人举证。医疗机构应当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 法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版。 4、王凯戎,《医疗纠纷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年18期。 5、国务院,《医疗事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html -
了解详情
食品安全受害者因为举证难、诉讼成本高昂、获得赔偿难而选择放弃诉讼, 具体表现在:第一, 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对提起民事诉讼的原告要求须与本案有厉害 , 原告、被告均无需举证证明, 但当事人对该事实有异议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10 黄忠顺:《论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的融合》, 《法学家》201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9652.html -
了解详情
三者之间不能选择适用是同样的道理。训诫、罚款的适用是因为迟延举证的行为构成了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而给予的惩罚;赔偿损失是因为当事人的迟延举证行为客观上造成了对方 程序的正义性,到注重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双重价值,再回归到唯实体论;从重视裁判,到注重裁判、调解均衡,再重新回归重调解轻判决;从严格执法转向宽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246.html -
了解详情
。按照证明责任理论,在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中待证事实应由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负责证明,并在该事实举证不能或举证后事实仍然真伪不明时由其承担败诉的 规定。 【作者简介】 赵泽君,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注释】 [1]季卫东:程序比较论,载《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2][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39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