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也正是这种刑法适用中的隐性不平等的存在,造成了对于罪刑平等原则 的破坏和对于刑事法治的冲击。因此,怎样破除各种隐性特权在定罪量刑之中 8]刑罚个别化原则在我国刑法学界仍然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时髦话题。其实,就这一原则所强调的正视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角度而言,个别化的处罚本身还是具有针对性和正当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04.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不足:(1)对报应正义有所误解。报应主义理论考虑到了社会的感受,甚至主要从社会感受来确定对加害人的处罚。恢复正义理论则没有考虑加害人与社会的 被害人之间存在特定关系,被害人通常只是希望自己的相关权利免受不法侵害或者消除已经存在的不法侵害,而并不愿危害行为实施者受到刑事追诉。也即在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12.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刑罚论决定构成犯罪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人如何处罚。罪-责-刑的逻辑结构,乃是整个刑法内容的缩影。认定犯罪-确定责任-决定刑罚,完整地反映了 世界潮流,德日刑法学体系或其他某种新的刑法学体系已成为大势所趋,不移植新的体系我们将受到世界各国刑法学者的一致责难,但目前显然没有出现这种局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02.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对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不认为是犯罪,对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的一个心理原因吧。 而交通肇事往往出现在危险情景之下,在出现危险情景的一瞬间, 怎样的评价呢?此类行为人应该承担怎样的刑事责任呢?在这里情绪的责任评价就显得尤为突出。 (一)情绪能影响人的认识能力和意志能力,从而减弱了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89.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般形式。目前,日本学者普遍认为,法人是否具有犯罪能力已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怎样才能合理地追究法人的刑事责任。 在我国1979年刑法中,没有单位犯罪的规定 ,刑事责任是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事追究与刑罚处罚。 有的认为,所谓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对其犯罪行为引起的法律后果的承担,这种承担从国家方面看,表现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41.html -
了解详情
和刑罚的法律,具体些说,也就是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 ,但说明自己罪轻或有减免情况。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最了解案件情况的人,他是否实施犯罪,怎样实施犯罪,他心中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34.html -
了解详情
应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和从事勤杂等工作的劳务活动加以区别。但是,在实践中应怎样区分从事公务和从事劳务的区别,特别是从事公务是否仅限于国家机关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等均规定,曾因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不得担任其职务。上述因犯罪受到刑事处罚,不再具有担任法官、检察官资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95.html -
了解详情
尔首先提倡的,他认为:对法秩序来说重要的是行为人决定怎样的目标而实施行为,根据怎样的心情实施其行为,行为人负有怎样的义务而实施行为,所有这些随着可能产生的法 无价值一元论。现在在德国正主张惹起法益侵害的事实不过是客观的处罚条件说或者只是行为的无价值能够奠定可罚性的基础说等。 在日本关于法益侵害说的论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842.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个问题是,当某一构成要件既保护着公共法益又保护着个人法益时,个人的承诺具有怎样的效果?这时,要看公共法益和个人法益在该构成要件中处于怎样的关系,如果 贪污公款的事告诉法院。乙说:那你烧吧!那么,乙受到的就是一种法律上重要的威胁,因为乙有因贪污而接受刑事处罚的义务,所以,乙对其财产的消失所作出的承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53.html -
了解详情
已经犯下的罪行并不构成一种监督,而是一种事后追诉。第二个功能是通过对犯罪的刑事追诉,防止违法状态继续存在,如防止犯罪人逍遥法外,防止抢劫、盗窃、诈骗、贪污、 权的主要功能是求罪和求刑,其本质是诉,是请求对犯罪行为作出相应处罚,请求处罚某人是因为他有犯罪行为,而不是(至少主要不是)为了警示他人。监督只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9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