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据的可读物,均为原件。[15]另一种是将电子资料作为最佳证据规则的例外直接赋予其证据能力,如在英国,法院则是根据最佳证据规则的例外规定使其具有可采性 下列条件的数据电文,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要求:(一)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二)能够可靠地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39.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较小的成本投入使纠纷迅速的解决。证据交换制度的确立,可以使主审法官对案件作好充分的准备,使法院尽可能一次开庭即完成庭审任务,或者尽量减少开庭 将证据公诸于众,使双方当事人知晓,人民法院在调取了证据之后应将证据副本分别发往双方当事人处作为证据交换的补充,而不必要另行组织证据交换。 (五)关于证据交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97.html -
了解详情
启动再审的案件,有的法院规定必须经合议庭评议报主管院长同意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在审查方式上,有仅根据当事人提交的再审申请材料直接审查的;有调取原审卷宗 ,就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侵犯,且不利于维护裁判的安定性和司法的权威性。另一种观点认为,再审程序的最终目的是纠正裁判存在的错误,包括事实认定的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304.html -
了解详情
负担行为可能会对各民事主体之间实体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产生间接的影响。另一重要区别即在于证据契约产生的效果不同于私法上契约产生的效果,前者旨在产生诉讼法上效果 为证据契约的存在提供了空间。不可否认,民事证据法由于涵括了法院调取证据、采信证据等一系列具有职权色彩的内容,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法性质。但道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98.html -
了解详情
件,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两类案件统计上总数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2001年审结的案件基本上没有归档,只得从书记员手上直接调取了经济案件的三个卷宗和民事案件 程序运作方式。关于在庭前准备阶段的程序运作,我们的调研还涉及了最高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中就指定举证时限等方面做出的规定在中院的诉讼实务是否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56.html -
了解详情
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辩护律师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 人证作为一种证据方法,在各国立法中均加以规定。对案件中所涉及到的证人,是否有必要提出让其出庭作证,一般原则上是由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4.html -
了解详情
、自然规律及定理、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 法院不能主动依职权进行调查,法院调取的证据属于申请一方的证据,有利于保持法官的中立地位。七、举证期限问题针对过去存在的“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当事人在诉讼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31.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又难以凭职权去调取,就会导致案件难以在法定审限期间内结案,或者是勉强结案而引发当事人提起上诉。还有的个别当事人在一审中故意不向受理案件法院提交关键证据,直至 更恰当些,因为每一案件的具体情况各有特点,案情的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当事人的情况也不尽一致,承办案件的法官可根据需当事人举出证据的难易程度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60.html -
了解详情
有效运作,都离不开孕育其生成、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将一项法律制度从一国移植到另一国,如果不注意对该项制度生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理的斟酌、 案件的细节和双方的诉讼理论认真的加以分析和掂量。总之,证据开示程序不可避免地要求法院在开庭之前,就介入对案件实质性的程序性问题的考量。[6]这就彻底改变了传统对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31.html -
了解详情
它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对案件的各种处理决定和诉讼的最终结果。这一点对于仲裁来说也不例外。客观真实与证据规则的工具价值陈文的另一主要观点是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真实性的情况,即符合真实的事实。这一客观真实原则,就使法院不受任何形式证据或当事人所提出的证据范围的限制。法院有权调取新的、它认为必须的证据。客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