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以确认或宣告,是不受任何时间限制的。即便复议或诉讼期限已过,也不影响行政相对人对自始无效的行政行为提出挑战。可是,司法解释只是规定 的,其批准文件无效。相对而言,客观存在的其他形式的行政行为无效认定标准成为立法盲点而产生一些不容忽视问题。一是使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审判职能作用难以充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03.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涉嫌构成了犯罪,等等。 另外一个问题是,在行政程序终结后移送到司法机关的案件,是否需要先撤销已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然后才能启动刑事诉讼程序?这个问题在 进行的一种自我监督。[52]这种自我监督的实际效果如何,尚需要实证才能有可靠的结论。但比照当下行政复议制度的运行现状,我以为尚不宜寄其以过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40.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机关一般不具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体育运动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生的技术性纠纷,例如球员对裁判出示红牌的处罚不服,法院不能受理,除非裁判有受贿等违法 的救济措施。事实上即使是非体育领域的行政诉讼案件,法院一般也会要求当事人首先用尽行政内部救济措施(例如行政申诉,行政复议等),才能向法院起诉。之所以设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79.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机关一般不具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体育运动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生的技术性纠纷,例如球员对裁判出示红牌的处罚不服,法院不能受理,除非裁判有受贿等违法 的救济措施。事实上即使是非体育领域的行政诉讼案件,法院一般也会要求当事人首先用尽行政内部救济措施(例如行政申诉,行政复议等),才能向法院起诉。之所以设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15.html -
了解详情
重大缺陷;从运作机理上看,行政行为效力的发生基于其单方性,不应包括双方合意才发生效力的行政合同行为,所以单方行政行为和双方行政行为是不能共生的。 相互兼容。在逻辑上,这是典型的子项相容错误。[25]其次,在实践中,一方面由于两者划分标准的模糊性,导致大量应该受理的行政案件被置于法院之外,使得行政相对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982.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补偿标准和方案。这是因为首先,依照《实施条例》第25条第3款的规定,对此类补偿标准发生争议,可由县级以上政府先行协调,但显然下级政府是无权对上级政府作出 重大明显违法的,则不能作为维持被诉行政行为的根据;第三,如不同环节的行政行为同时被诉,起诉后置行为的案件应当先行中止,待被诉前置行为结案后再恢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729.html -
了解详情
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还明确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教育法》、《教师法》的规定建立和健全行政复议和教师、学生申诉制度,依法保护 ”,就会引起法律保留。 [21]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高校学生告母校的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我国这种特别权力关系及其救济状况,引起我国行政法学界和高等教育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99.html -
了解详情
分析 内部行政行为可以分为人事性质和工作性质的内部行政行为。 人事行为的争议不能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已成既定事实,《行政复议法》、《公务员法》等法律规定均 只是对某些行为表面伪装成内部行为但其本质还是外部行为的一种揭露。它并非是因为外部相对内部行为的知晓而发生质变,从内部行为变成外部行为。[5]两种观点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9824.html -
了解详情
积极、作为状态,而不论实质内容上是否作为,都构成行政作为。[3]本文较赞同后一种说法,如在行政许可方面,行政主体拒绝或不予受理行为其实是对相对人申请的 的行政不作为,在尚有履行必要性及可能性的前提下,一般可通过行政复议机关或人民法院责令行政主体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义务。但此种情况仍有必要对具体负责执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713.html -
了解详情
拒绝行为本质上是否定的行政作为而不归属行政不作为的结论,并且认为行政不作为当然地具有违法的性质。行政不作为的主要构成要件即是行政作为义务的发生根据。行政作为义务 和依职权的行政不作为、具体的和抽象的行政不作为、行政复议不作为和行政不作为、排除性的和授益性的行政不作为等。法律拟制制度(默示制度)对行政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