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惩条例》过去不能,现在更不能用来处罚合同制员工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是国务院在1982年颁布的,当时是个什么背景呢?国有企业改制才开始没几年 只能适用于国有企业或集体所有企业,其罚款属于处分,不属于行政处罚。而在该条例废止之后,用人单位罚款已经没有法律依据。 02.用人单位是否有权扣工资?哪些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4176.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的法律内涵。 (二)企业经济处罚权的历史沿革 1982年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开除、除名、辞退、罚款等处罚方式,国有以及 处罚的权利。 2008年11月1日深圳市开始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依照规章制度对劳动者实施经济处分的,单项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0958.html -
了解详情
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1982年4月10日国务院公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由于已被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 ,一旦涉及诉讼,企业要承担败诉的法律风险。(详见拙作《2010企业员工奖惩操作规范》) 三、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法律依据 规章制度制定的内容及程序 用人单位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52.html -
了解详情
,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的依据。1982年4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2条规定:“对职工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前提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因此,在以下不同情形,企业可通过内部管理的方式对职工的不同违规行为采取不同经济处罚措施:一、员工自身过错造成企业经济损失,企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5489.html -
了解详情
书面合同而被劳动行政机关处罚(上海单位被处以500~1000元/人*未签订合同的职工人数=处罚金额) 根据劳动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条款包括:劳动合同期限 适用于全民企业与集体企业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1982年3月12日国务院发布),由于现在没有专门的私营企业职工奖惩法律法规,只有企业在法律允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86.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用人单位在规章制度中设定罚款条款是否有法律授权呢?1982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对于有下列行为之一(共七项)的 规章制度中赋予自己对员工罚款的权利。这种做法被法律理论和实践所接受。然而,国务院2008年1月15日发布的《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1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788.html -
了解详情
防止用人单位利用规章制度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关于规章制度制定程序的引起的争议。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不仅仅是我国社会主义企业 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依照国务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七条及原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285.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通过擅自离岗、不辞而别的方式脱离用人单位,由此与企业引发的争议。 依据国务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发〔1982〕59号),开除是对犯错误职工 的选择,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自动离职是指职工终止劳动关系时不履行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擅自出走离岗;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手续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389.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通过擅自离岗、不辞而别的方式脱离用人单位,由此与企业引发的争议。 依据国务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发〔1982〕59号),开除是对犯错误职工 的选择,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自动离职是指职工终止劳动关系时不履行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擅自出走离岗;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手续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375.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通过擅自离岗、不辞而别的方式脱离用人单位,由此与企业引发的争议。 依据国务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发〔1982〕59号),开除是对犯错误职工 的选择,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自动离职是指职工终止劳动关系时不履行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擅自出走离岗;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手续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4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