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当事人主义转向重视法官的释明权,重视法院对诉讼的管理和指挥的相对自由的当事人主义。这些都充分说明为了达到民事诉讼的目的,英美法系也逐渐强化法官的诉讼 在司法实践中行使释明权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民事诉讼中,原告应在举证期限内提出鉴定申请,但原告并没在举证期限内提出。对此有的法官会以原告主张证据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22.html -
了解详情
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同时,它们之间又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首先,从民事诉讼的性质来看,当事人举证的最终目的在于使自己的诉讼主张得到法官的确信和支持,是当事人行使诉权 期,第4页。 19 同14,第119页。 20 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见《中国法学》2000年第六期,第111页。 21 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3.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关系的争议,因此 争议主体之间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性也是民事诉讼质的规定性。它决定了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在民事诉 讼中的主体地位。但在过去非商品经济的社会 约束性辩论 原则不能贯彻,并且与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审查核实证据的基本作用相冲突,最终使举证责任制度的运 行或理论的整合存在障碍和缺陷(在立法中,过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37.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主审法官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现在有人批判错案责任追究制,理由是法官的言论应当受到豁免,而且裁判结果有多种可能性[11].我认为这两个理由都不 ]万长红。切实强化当事人举证能力,进一步规范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职能[J].河北法学,2003,(1)。杨志彩。论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J].河北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13.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责任,经过当事人的积极举证,到一定的程度,又转移到原来承担该责任的当事人那方去了。[4](P83) 笔者认为,为正确注解证明责任转移论与不可 [7]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8]熊跃敏.辩论主义:溯源与变迁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与法院作用分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731.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这些过程实际上具有开庭的效果,其记录的内容完全可能成为法官判决的依据。 4.证据规则的变通运作。包括:某些案件不片面强调当事人举证,承办人亲自调查取证, 理论与司法模式》,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31]刘荣军:《论民事诉讼的目的》,载《政法论坛》1997年第5期。 [32]江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09.html -
了解详情
的时代。证据开示(Discovery)的基本含义是:民事诉讼的当事人相互获取对方或者案外第三人持有的与案件有关的信息和证据的方法。 美国的证据开示起着以下 的有关审前改革措施。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规定了所谓的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制度。其中第32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56.html -
了解详情
来证明案件事实。具体说来,测谎结论只能用来证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以及证人的陈述是否诚实可靠,不能直接用来证明刑事被告人是否有罪,或者 程序意识还比较薄弱,测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弱点。但同时,这种做法也会可能造成当事人举证积极性的进一步弱化。例如,在案例三中,被告人没有充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59.html -
了解详情
辩论原则的限制。这种理解以为,民事诉讼的对象是私法上的权利,诉讼就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志,由当事人自由处分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自主地、适当地解决涉及私权 正确的。在实践中,的确存在着因法院未能提示当事人举证事项和举证方法致使案件真伪不明的情形,例如,在案件中当事人还有其他证据,如证人证言、书证、视听资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26.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含义,即所谓向法院提出证据的行为。其原因在于行为责任与民事诉讼的实际过程相契合,它从当事人举证活动的角度来观察、分析举证责任,动态地反映了举证责任的 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版,第34页。 [4]李祥琴:《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法学研究》,1990第4期,第48—50页。 [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