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占有。如果财物由被害人占有,构成盗窃罪;如果由行为人占有或脱离占有则构成侵占罪。再如,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并非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欺骗行为进而 ].人民司法,2000,(4). {14}叶希善.侵占遗忘物和盗窃遗忘物的区别新议修正的二重控制论[J].法学,2005,(8). {15}刘明祥.侵犯财产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68.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侵害了新的法益、危害结果是否超出了前行为已经造成的结果程度),便是区别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与可罚的事后行为的标准。例如,利用盗窃或者诈骗取得的邮局储蓄存折, 是存折的真实所有人,让其提出存款。这被认为是侵害了新的法益,构成独立的犯罪(成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并合罪)。再如,盗窃物品后隐瞒真相出售给善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58.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获得授权或委托,即受骗之保姆并不具有处分权,此时诈骗罪便难以成立,行为人的行为是盗窃。就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而言,盗窃罪是违反被害人意志而取得财物的, 二者之间仍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从犯罪对象这一要素来看,诉讼欺诈罪骗取的是法院有利判决,而诈骗罪骗取的是财物。诉讼欺诈罪与诈骗罪的受骗对象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75.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问题探究》,《法学》2001年第1期。)我们知道,非法占有目的这一主观要素虽然在盗窃罪、诈骗罪的条文中未得到体现,但我国刑法理论界一直认为,盗窃罪、 诈骗犯都企图使某些财物或财产性利益完全地为己所有,任意支配。同时应将刑法上的非法占有与非法占用区别开来。占用并非占有。非法占有侵犯了财产所有权的全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56.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的主观目的,但也是不易合立法原意的。第三种观点虽认为非法占有目的是所有金融诈骗罪的主观要件,看似与第一、第二种观点相对立,并且也成为代表 刑法理论界一直认为,盗窃罪、诈骗罪的主观要件包括非法占有目的。⑥如果没有非法占有目的我们就很难将盗窃罪和一般的盗用行为、诈骗罪和一般的欺诈行为相区别。对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4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而非法使用行为是为盗窃目的服务的,是结果行为,因此是盗窃罪和诈骗罪的牵连,按照从一重处断的原则,一般以盗窃罪论处。针对上述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就 。换言之,两者定罪标准有很大差距。因而盗划信用卡的行为应定为信用卡诈骗罪。盗划信用卡同一般冒用信用卡的区别,仅在于一般冒用信用卡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而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69.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是为犯罪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 犯罪之间的界限往往是模糊的,例如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通说这两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行为人是否冒充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第1期。 [16]同前引[2]。 [17]同前引[12]。 [18]徐洋洋:《论盗窃罪的本质》,载《福建法学》2013年第4期。 [19]同前引[5],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63.html -
了解详情
较大的标准。我们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述诈骗罪与盗窃罪中数额较大的规定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经济社会现状,仅可以作为参考。我们以1998年为例 报酬行为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等等也应作为本罪中的严重后果[24]。 3.本罪与诈骗罪的区别。首先,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既可以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581.html -
了解详情
较大的标准。我们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述诈骗罪与盗窃罪中数额较大的规定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经济社会现状,仅可以作为参考。我们以1998年为例 报酬行为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等等也应作为本罪中的严重后果(24)。 3.本罪与诈骗罪的区别。首先,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既可以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570.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刑偏低。其一,从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的比较上看,后者的法定最高刑一般是无期徒刑,某些情况下对盗窃罪还可判处死刑,而前者的法定最高 指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因为疏忽偶然将其财物失落在某处。二者有相当的区别:其一,前者一经回忆一般都能知道财物所在位置,一般容易找回,而后者一般不知失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