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儒家化,而不是法典的儒家化[7]。还有学者提出阳儒阴法、儒法合流等各种观点来修正补充法律儒家化这一论述。[8]总之呈现出这样一个特点:法律儒家 清楚,即使在我们这个具有成文法传统的国度里,国家颁布的成文法典远不是我们所说的法律的全部内容。可以说,中国的法律不仅仅包括静态的法律文本,而且也包括动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75.html -
了解详情
一、封建法律史中的儒家思想之起源(汉律儒家化之封建思想史背景)(一)浅谈汉律之儒家化1、汉律儒家化之开端(1)汉律儒家化之 结合的道德规范体系,并以这一道德体系为社会主义法制化服务。形成一套即尊重中国传统道德习惯,又适应社会现状的价值观体系。②在立法和司法实践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上述的价值观体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62.html -
了解详情
。 (五)务实主义倾向 与以上思想相适应,子思学派思想中浓厚的务实主义趋向贯穿于对政治与法律的论述中。这与孔子及被后人视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的孟子有 儒法家、道法家及其合流──论法家思想的儒道渊源》,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编):《中西法律传统》(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10.html -
了解详情
能够与之水乳交融。1949年以后,前苏联的工具主义法律观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支配了全中国的法律思维,它与中国传统法律工具主义的根本不同只是在于公开宣扬法律的 而这又是由于其社会道德现实不符合其社会道德体系的结果。就此而论,所谓法律儒家化只是法律片面地儒家化,所谓儒家法律化也只是儒家片面地法律化。 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40.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性假定和经验研究发现有高度的一致性。这种现实的人性观可以有效揭示中国传统政治儒表法里的内在逻辑;对政治法律思想的实践可能也有所启示。 【关键词】 着眼长远而言,其中很多方面还是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这就好比国家化、法制化与民主化的关系。尽管致力于法制化的国家建设能够带来秩序和发展,但民族国家最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44.html -
了解详情
祖:《中国法律之儒家化》,载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第328-346页。)亦相伴而生。我同时意欲表明,权利的非伦理化将有利于 权利理论在中国的命运(一)1949年之前现代权利理念所蕴含的价值非为我国传统社会所能容纳者,(注:具体论述可参阅:梁漱溟,注[4];瞿同祖,注[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42.html -
了解详情
正义的目的,这与严格依法办案并不矛盾。 其次,人民司法制度是中国传统法律在当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注重以民为本,是中国自古的文化传统。早在古代时期,我们的祖先就 的核心价值,强调和为贵、息讼、少讼,尽管有法家化的立法(标志是发达的封建法典),司法却是儒家化的。于是,当争议事实上发生了之后,往往采取两种相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243.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全球化的含义实际上意味着西方就是标准,全球化是西方的全球化,不是中国传统价值语系的全球化,全球化意味着西方文明的话语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承认和普及。”参见陈春文:《 1981年12月第1版),特别是其中第六章第三节和附录文章《中国法律之儒家化》。[76][日]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朱景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58.html -
了解详情
“有咎比于罚”)。到了西周,进一步出现了表示判例的“御事”等用语。(注:参见武树臣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09~210页。) ”。10.善及子孙原则。“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注:参见刘恒焕:《中国法律之儒家化“三部曲”说》,载李启欣、杨一凡主编:《中外法律史新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9.html -
了解详情
个最重要的理论基点:一是按照西方法学体系民刑事的二分法来返观或者说重新解释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二是从农业经济形态出发进行逻辑推理。关于第二点,考虑到与本文的 无讼虽然不能等同于和睦,但至少是和睦的体现。 故在传统中国社会格局之中,尽管法律已经儒家化,但直接运用它们来规范民众的行为,仍是不得已而为之。用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9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