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可考虑选择电子方式送达,但判决则不得通过电子方式送达。如澳大利亚、英国等。日本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法院应在法庭向当事人公开宣判,并送达判决正本,不准许 审理的直接原则、言词原则、公开原则;书面诉讼文书的规定;证据形式等。有些国家法律规则富有弹性,不排除信息技术在民事诉讼中运用。有些国家正逐渐对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77.html -
了解详情
观念也根深蒂固。(注:尽管新《刑法》、《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理性思想,使刑法更加符合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趋势,但是,刑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所占 。 (注:参照李季著《行政诉讼起诉条件几个问题之我见》,载《政法论坛》1996年第3期。)关于举证责任及行政诉讼的证据问题等, 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26.html -
了解详情
公开。根据我国三大诉讼法的规定及新闻媒体对司法工作监督的实际需要,司法公开应包括:⑴人民检察院的起诉文书;⑵第一、二审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案件的审理过程;⑶ 实指控当成事实。以致报道对象遭到社会不适当的歧视。世界刑法协会第15届代表大会《关于刑事诉讼法的人权问题的决议》第15条规定:“公众传媒对法庭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70.html -
了解详情
该案确立了政府官员在诉新闻媒体诽谤时应遵守真实恶意原则,即原告必须证明,起诉的新闻媒体恶意报道,即明知报道有假或者罔顾报道真伪。因为原告承担主要举证 依据,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民事诉讼法》第 10 条、《刑事诉讼法》第 11 条和《行政诉讼法》第 6 条明确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7360.html -
了解详情
未成年人的社会危害性、矫正可能性进行充分的了解,为最后的判断进行综合的考量。18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未成年人调查制度,但是在实践中只是随意调查父母邻居、学校 》2018年第25期,第128页。 7(1)沈亮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校园暴力案件的调研报告》,载《中国应急管理》2016年第6期,第25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8353.html -
了解详情
新的商业模式到底是创新还是传销,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权威性解释 , 教科书也没有现成的答案,查找最新的文献资料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很 他们提供的言词证据也当属被告人供述。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53 条: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就让司法陷入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6157.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规定方面,除在《刑法》中将犯罪人的个人情况明确规定为没有再犯罪危险的判断依据外,还应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是否适用缓刑,应当对犯罪人进行人格 。如福建省出台的《关于适用缓刑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规定:缓刑的适用必须经过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其他不少高级法院或中级法院也都有类似的规定。这种复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5720.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规定方面,除在《刑法》中将犯罪人的个人情况明确规定为没有再犯罪危险的判断依据外,还应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是否适用缓刑,应当对犯罪人进行人格 。如福建省出台的《关于适用缓刑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规定:缓刑的适用必须经过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其他不少高级法院或中级法院也都有类似的规定。这种复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3799.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规定方面,除在《刑法》中将犯罪人的个人情况明确规定为没有再犯罪危险的判断依据外,还应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是否适用缓刑,应当对犯罪人进行人格 。如福建省出台的《关于适用缓刑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规定:缓刑的适用必须经过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其他不少高级法院或中级法院也都有类似的规定。这种复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3591.html -
了解详情
可不可以做这样的解释呢?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一些概念和术语的出现,要关注它的逻辑关系,同样的词在不同的条文中是怎么出现的,其意义是否一致。就像虐待 秩序严重混乱,或者说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因此司法解释的规定依然是《刑法》第293条所能够包含的。 关于解释对象的第二个问题,是与刑法规范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2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