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RobertS.Summers,EvaluatingandImprovingLegalProcesses—APeafor“ProcessValue”CornellLawReview,1974(11)。转引自汤维建:《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展望》(上),载《政法论坛》,1997(1)。[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35.html -
了解详情
公益的需要,许多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公益维护者(如检察院)可以或者应当提起公益性民事诉讼。我们认为,我国法律也应当明确规定公益维护者(如检察院等)可以提起 。例如,当事人要求法院做出一定裁判的申请、被告以原告不适格为由请求法院驳回诉讼、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调查证据的申请等等。当事人有关案件事实的主张和举证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34.html -
了解详情
的诉为裁判的基准。诉是由法律所规定的,故可以说罗马的民事诉讼法是从诉的规范出发而构成的。日耳曼法和罗马法一样也存在着 EqutiyandFormsofAction,1920.pp296.[19]有关这方面的论述,也可参考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以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70.html -
了解详情
解决实质问题,真正的权利主体或法律关系之间的纠纷没有得到解决,从而没有诉讼效益。尤其是仅仅通过程序审查就发现当事人不适格,如果还作为权利保护要件 最终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将其确定下来。这样一个没有法定权益的当事人成为民事诉讼当事人并最终成为正当当事人且获得胜诉判决。依据传统的利害关系当事人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32.html -
了解详情
下半叶,诞生于20世纪初叶的清末修律,成长于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完成。回顾总结这一段历程[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 狭义的当事人就是以自己之名义,对于法院请求权利保护之各人(原告、被告和诉讼参加人)。广义的当事人,则在狭义之当事人之外,再加上代理人。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9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以适用法律错误为由提出上诉或再审。此外,关于违反诚信原则的效果也是民事诉讼诚信原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学者们对此问题的观点大致相同⑤。按照学者 存在于法院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二面关系说占据主导地位。既然当事人之间不存在诉讼法律关系,那么,旨在当事人之间发挥作用的诚信原则的重要性就难以彰显。再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66.html -
了解详情
丰富的。以下主要借助有关清代法制史的研究成果,从四个方面阐述中国古代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制度原理。 1、司法资源的配置 司法资源在法官与当事人之间 一个案件才算大致解决了。”从这一点来出发,滋贺秀三把清代民事审判看作一种“教谕式的调解”(didactic conciliation)。[8]但是又应看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6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介入。换句话说,如果追本溯源,行政权对“市民社会”的“入侵”是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得以建立的最终根源.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以“管得最少的政府是 更多的是要求行政机关通过积极行政来保护他们的权利,包括运用行政权来调整民事行为。比如,行政裁决行为,行政确认行为使用越来越频繁就是这一趋势的有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01.html -
了解详情
从理论上而言,如果把两个不同性质但又有关联的案件一并审理有利于实现诉讼程序效益原则,有利于保障法院判决的统一性,就可以考虑采取“附带”的方式加以解决。 ,先审理行政案件,待行政案件审理完结后,再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并另行作出判决,这样处理有利于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集中时间和精力,准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07.html -
了解详情
是“排除合理怀疑”原则,大陆法系是“高度盖然性”原则,我国是“证据确实、充分”,而民事诉讼中则相对要求低得多,英美法系是“优势证据”原则,大陆法系是“ 犯罪嫌疑人负有反驳被害人举证责任,其潜逃自应承担缺席判决的不利后果,而且此种民事判决对今后的刑事判决一般不产生影响,即使今后的刑事判决因证据不足宣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