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变更的释明 《证据规定》第35条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 谟。道德原则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60。 注释: 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中对法院职权调查取证的程序事项做了列举式规定,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8.html -
了解详情
是“诉讼节约(经济)原则”对民事诉讼活动提出的要求。在个案诉讼中,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越多,诉讼过程就会变得愈复杂、愈缓慢,花费的人力、物力 C〕 东京:日本评论社,1984 注释 [1] 我国学术界对于举证责任的理解有一个发展过程:由于受苏联法影响,学术界最初将举证责任等同于提供证据责任。到后来出现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83.html -
了解详情
.L.Packer)创立了犯罪控制模式和正当程序模式的学说,随后便出现了各种刑事诉讼模式学说,“模式”一词开始被广泛使用。[8]《现代汉语词典》言,“模式” 其有反作用。首先,一定的审判方式反映出相应的诉讼模式,在诉讼过程中,法官主宰诉讼进程而当事人诉讼地位低下,或者是法院职权相对弱化而当事人作为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10.html -
了解详情
1982年)。1978年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民事诉讼法制建设工程也开始启动。1979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成立了 制度性效力,同时判决在事实上还具有参加效力、争点效力、反射效力等附随效力。民事诉讼过程中,常常出现需要以裁定及时处理的程序问题,及时裁定有利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1.html -
了解详情
,但并非对抗制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在陪审团审判中,证据的收集是由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负责进行的,同时当事人和代理人必须以陪审团能够理解的方式,提供证据、调查 制度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诸多缺陷,并影响了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对抗性,抑制了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而且不利于客观真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3.html -
了解详情
他会非常担心被告可以滥用“个人利益服从公共利益”的原则进行抗辩,更担心后者在诉讼结束后利用公共权力进行报复。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穷尽其它所有救济方法前, 进行适当的引导、解释工作,帮助败诉人分析败诉的真正原因。综上所述,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原告基于文化、传统以及现实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各种不良心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72.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改革的集大成者,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1日印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其中规定了”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为庭 要是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相当多的国家中,高额的诉讼费用与漫长的诉讼过程已成为人民寻求司法救济的重大障碍,法院无法为保障权利与解决纠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4.html -
了解详情
1.预审法官及其职权?在职权主义传统浓厚的司法制度中,法官主宰着审判程序,诉讼的发动、展开和结束,法官都积极地参与。而在当事人主义(adversarysystem) 司法腐败、法院权威减缩的直接结果,当事人不仅要在防御或攻击对造的诉讼过程中谨慎从事,而且也要防备法官的不公正而时常采取“证据埋伏”策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0.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的认定,只能通过判决、裁定或者决定。而《证据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也就是说人民法院认为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其的认定不一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28.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及举证穷尽原则组织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极大地排除了当事人运用所谓诉讼技巧、策略拖延审判的可能。5以往法官个人掌握审限安排审判活动时,往往受到 前充分了解对方的主张和证据,从根本上保证了双方平等的辩论机会,“整个诉讼过程中公正地对待作为当事人的冲突主体,保证冲突主体有足够和充分地表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