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也可用预测可能性来解读,即司法工作人员对非法搜查罪和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刑法规范应该具有且能够具有较高的预测可能性。 民众而言的预测可能性,而这种预测可能性不仅是刑法立法本身的预测可能性,还包括刑法司法的预测可能性与刑罚执行的可能性。如果说风险社会已经到来或必将到来,则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644.html -
了解详情
人身检查适用主观标准,也易侵犯被害人隐私权。 此外,在证据保全、扣押、搜查等方面涉及被害人隐私的信息时,如何处置,现行法律也没有明文。 (二)审判阶段 再次遭受打击(所谓的第二次被害人化)。同时,由于是司法机关配合媒体进行法制宣传,有时还是司法工作人员现身说法,新闻媒体好像当然获得了正当性。即使侵害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24.html -
了解详情
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6]然而,法律的严格规定,并没有引起个别司法工作人员的重视,在讯问犯罪嫌疑人 情况,则要用合法的程序重新取得,以合法的形式加以固定。 虽然合法搜查的证据未必真,非法搜查的证据未必假,但是,以合法取得的口供比较可靠,而非法取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54.html -
了解详情
排除;基本权利;证明责任 【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对非法取得的供述和非法搜查和扣押取得的证据予以排除的统称。也就是说,非法 法院按照内部工作程序进行,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无权了解,更无权参与。 (二)我国庭前审查程序中排除非法证据的制度构想 要让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司法实践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34.html -
了解详情
腐败犯罪。此外,我国刑法中对外国公职人员及国际公务员受贿行为没有作出规定。我国刑法中受贿罪的主体限于所谓国家工作人员。而根据该公约的规定,缔约国应当采取 司法实践来看,除极少数案件个别协商适用外,这项司法协助内容基本未开展起来。1988年的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品和精神药物公约以及巴勒莫公约的生效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37.html -
了解详情
人身检查适用主观标准,也易侵犯被害人隐私权。 此外,在证据保全、扣押、搜查等方面涉及被害人隐私的信息时,如何处置,现行法律也没有明文。 (二)审判阶段 再次遭受打击(所谓的第二次被害人化)。同时,由于是司法机 关配合媒体进行法制宣传,有时还是司法工作人员现身说法,新闻媒体好像当然获得了正当性。即使侵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24.html -
了解详情
,其所获得的证据仍认为有效。违反法定程序进行搜查、扣押而获得的实物证据则完全可以采用。因此,我们建议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这是杜绝刑讯 理解,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一提出,有的专家学者和一些司法工作人员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认识,认为宽严相济就是非严即宽,非宽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02.html -
了解详情
,其所获得的证据仍认为有效。违反法定程序进行搜查、扣押而获得的实物证据则完全可以采用。因此,我们建议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这是杜绝刑讯 理解,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一提出,有的专家学者和一些司法工作人员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认识,认为宽严相济就是非严即宽,非宽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614.html -
了解详情
人身检查适用主观标准,也易侵犯被害人隐私权。 此外,在证据保全、扣押、搜查等方面涉及被害人隐私的信息时,如何处置,现行法律也没有明文。 (二)审判阶段 再次遭受打击(所谓的第二次被害人化)。同时,由于是司法机关配合媒体进行法制宣传,有时还是司法工作人员现身说法,新闻媒体好像当然获得了正当性。即使侵害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95.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而不重视法律形式背后的实质内容,必然导致将不值得追究刑事责任的非法搜查行为,非法侵入住宅的行为解释为犯罪行为。 这个例子表明,主张实质的解释论有时恰恰是 罪的界限,又可以是区分重罪与轻罪的界限,至于其含义是什么,完全在于司法工作人员的理解,而一般公民则无从了解。并进而指责这种规定是立法粗疏的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