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程序保障规定,再审之诉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依然保留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的规定,同时还细化了人民检察院抗诉程序规定。这 区分再审理由和再审事由。问题是再审案件审理中的诉讼请求能否变更、当事人能否提起反诉或主张抵销。笔者认为,设置再审之诉的主要目的是为当事人在终局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042.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原告的办法,可以避免检察机关单独作 为原告,若被告提出反诉,检察机关无法承担反诉引起的民事义务,而检察机关和国有资产流失单位作为共同原告,就可 ,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这些规定,可以看作是法律对检察机关提起、参与民事诉讼的一种概括性授权。但是检 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活动仅有法律的有关概括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78.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法院目前进行的简易诉讼程序改革主要是遵循了上述法理。此即各国民事司法改革奉为主题的接近正义(access to justice)。在我国体现为两便原则的 ,且债权人无对待给付义务,被告提起反诉的可能性较小,法律关系相对简单,也不存在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的情况,符合简单民事案件的要件。为此,可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33.html -
了解详情
异议及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提起反诉时法院应做的准备事项。 《民诉法》关于审前准备程序的规定,尚不能适应民事诉讼目的和要求,不具有独立的 ,充分发挥二者程序功能作用,以便在尽可能降低诉讼成本的基础上解决纠纷,共同完成民事诉讼的任务,真正实现正当程序的价值取向,从而使程序正当性与审判公正性达到崇高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21.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出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对于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的开庭 ,www.chinacourt.org(中国法院网),2002年2月11日。 [2]王利民,《民事举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47页。 [3]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273.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出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对于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的开庭 ,www.chinacourt.org(中国法院网),2002年2月11日。 [2]王利民,《民事举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47页。 [3]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24.html -
了解详情
违反了法律公平正义的原则,使当事人的相关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一是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效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 原则、强制措施、诉讼证据、先行给付、诉讼保全、调解、和解、撤诉、反诉等。值得特别考虑的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效的问题,由于刑事追诉时效期间较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27.html -
了解详情
而将案件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另外,在诉讼过程中,如果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及其它诉的合并方式导致争议标的额增加,当事人都有 ,通过赋予当事人提出级别管辖权异议的权利,给当事人提供程序上的救济渠道。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38条确立了管辖权异议制度。至于管辖权异议的对象是地域管辖权,还是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460.html -
了解详情
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检察和解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过程中孕育产生的,通过贯彻司法公平, 上访。我们审查该案后,认为: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应围绕原告的诉求和被告的反诉进行。本案中,原告的诉求是让苗退出所占用房屋,并让高给付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277.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和条件,规定了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和举证时限问题,进一步明确民事诉讼证据的要求和证明标准,同时还完善了法官依法独立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和非法证据 规定,即指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通常属原告一方,即本诉的原告与反诉的原告。《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又规定了起诉的条件,却没有从提供相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