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影响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结算和清理条款”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关于经济往来或财务的结算以及合同终止后处理遗留财产问题的条款。[14]可以说,无论是 解决争议的条款,不因合同的解除或者终止而失去效力。[16]而我国原《涉外经济合同法》源自于《联合国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81条。[17]该公约第8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69.html -
了解详情
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是我国第一部涉外经济法律,它的颁布施行,对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吸引国外投资、引进技术 和成果,我们可以实行“拿来主义”,他们走过的弯路,我们可以作“前车之鉴”。比如在涉外法律的立法过程中,我们没有这样的直接经验或是经验不足,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59.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国家基本上不介入社会经济生活,其调节机制基本上是一元化的市场调节。19世纪末出现生产社会化并形成垄断 而发生的各国之间的关系,简称各国间的国家经济调节管理关系。各国对各自国家的经济(尤其是其涉外经济那部分)所实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如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70.html -
了解详情
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现在国有资本逐渐从商业领域的退出,就是要集中国有经济的力量,不要把战线拉的特别长,有利于显示公有制的优势。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有 )港、澳、台投资企业。这是指港、澳、台投资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涉外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合资、合作或独资形式在大陆举办的企业。在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11.html -
了解详情
参与行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要参与国民经济生活,社会主义国家就更为突出。因为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导,国有资产在整个社会财富中占最大比重(尽管可能降低 “监督管理”一词,实际上管理者与监督者有时为同一主体,有时为不同主体。(4)涉外经济行为。积极发展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之一。随着世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17.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投资者、服务者参与国民经济活动,体现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统一的特点,在经济上和法律上均具有两重性:发挥经济性功能与政策性功能,适用民法与经济法。 “监督管理”一词,实际上管理者与监督者有时为同一主体,有时为不同主体。 (4)涉外经济行为。积极发展对外开放, 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之一。随着世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97.html -
了解详情
市场经济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有效利用国际条件,并且配套地建立面向世界的涉外经济法律制度。 虽然经济立法是一个泛化的称谓,并不具有特别指认(经济法)的意义, 2)从法律理性的视角审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特征。目前,国内外法学界尤其是经济法学界对经济法本位的特殊性已经初步达成共识,即大多数学者认为,经济法既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6.html -
了解详情
电子数据交换)的缩写,一般定义为:商业伙伴之间根据事先达成的协议,对经济信息按一定标准进行格式化处理,并把这些格式化的数据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在 提单纳入现行海商法中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4.关于合同订立的程序问题 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规定合同订立由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构成,当事人依据平等互利的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16.html -
了解详情
的配套法律。第三层面是其他法律、法规中涉及外资的专门规范,如原《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引进合同条例》、《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中的 公司法》;保加利亚1980年的《合营企业法》、1989年的《境内外公司与混合公司经济活动法》;捷克斯洛伐克1989年的《外资参股企业法》;南斯拉夫1986年修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75.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据资料显示,该条脱胎于《涉外经济合同法》第35条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81条。(注:见 〉与国内外有关合同规定条文对照》,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7—48页。《涉外经济合同法》第35条规定:“合同约定的解决争议的条款,不因合同的解除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