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分法,即视听资料和书证。 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 七条规定:“软件产品实行登记和备案制度。未经软件产品登记和备案或被撤销登记的软件产品,不得在我国境内经营或者销售。”因此,合法软件是根据我国有关法律开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20.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还可以讯问被告人、 询问证人、鉴定人,并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扣押和鉴定等一系列补充收集证据、审查核实证据的司法调查活动。在庭审前积极进行 ,审判人员开始审问被告人。公诉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讯问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在审判人员审问被告人后,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0.html -
了解详情
的介绍和最后的分析中还会涉及。3,证据的收集提出及运用的状况审判方式的改革自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减少法院的调查取证始,2001年年底最高 亚新,2002年(48-51页)。[32]例如,A中院全部民事经济一审案件平均的判决结案率1999年约为61%,调解结案率为14%;2000年前者约为74%,后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55.html -
了解详情
若干阶段组成,公、检、法分别是各自阶段上的主体。为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公、检负有收集证据的职责。由于侦服务于诉,而诉的直接表现 、程序合法、形式合法、手段合法等。所谓主体合法是指调查、提供证据的主体符合法定的条件。依照我国法律,调查取证的主体限于公安司法人员和律师,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71.html -
了解详情
的辩论原则,允许法院在自己需要的场合以职权收集证据,就使自认制度目前在我国无基本制度或基本原则的法律基础。 在证据的收集上,法官依职权主动收集证据经历 ,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完全可以不考虑当事人的承认而自行调查取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五条、十六条对法院自行取证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24.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却多数是原则的规定,并没有对证据是否可采确定一定的适当的标准,既不能对证据的收集行为提供正确的指引,甚至对一些非法取得的证据都 更高的要求,这对于习惯于通过旧有取证方式的来调查收集证据的警察来说可能也会存在较大的阻力,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当然,还会有其他很多原因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8.html -
了解详情
案方法缓慢发展的同时,勘验鉴定法也登上了证据调查的历史舞台,因为案件中证据的收集和评断需要现场勘验和专家鉴定。在我国,周朝时便有了勘伤验创的实践。 一边捕盗一边犯罪,所以在社会中声誉不佳。1750年,被后人誉为“英国小说之父”的文学家兼地方治安法官亨利。菲尔丁终于说服了内政大臣,建立起“鲍街侦缉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33.html -
了解详情
。以证据为根据对案件作出裁判,就是证据裁判主义。证据的收集和利用,构成了司法程序的实质内容。一个具有科学性和生命力的证据制度,必然是以公正和效率为主要 当事人的申请而启动,不应依职权主动进行。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主体和审理案件的主体应当分离。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也应当交由当事人当庭质证。(八)完善质证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91.html -
了解详情
3,证据的收集提出及运用的状况审判方式的改革自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减少法院的调查取证始,2001年年底最高法院有关证据的诉讼规则出台,意味着 的领导层大约从1998年起意识到因审判人员“片面理解”审判方式改革而导致调解“滑坡”的现象,并认为由此造成了上诉率及申请执行率上升,申诉乃至社会不稳定因素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8.html -
了解详情
应全面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与无罪、罪轻与罪重的证据,以平衡辩方收集证据的劣势,实现诉讼公正。2、从取证方式看,公安司法机关取得辩护证据 我国确立证据开示制度就不具有什么实质意义;其三,由于法官仍可依职权主动调查,这样法院就可以在庭审中通过职权运用而进一步整理观点,引导庭审顺利进行。基于以上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