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关系的责任,同时被告人则要承担证明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责任。如果被告人不进行举证或者举出的证据不足以说服法官接受其主张,法官就应该推定该 这种举证是权利而非责任,而且主要目的是阻止对方的证明达到法律所要求的标准。例如,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证明中,被告方可以反驳基础事实,即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499.html -
了解详情
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9条规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 后来的正犯行为及结果回溯到之前的提供服务的行为,而应让他人为后来的行为独自承担责任。[13]国内有学者认为,只要行为人明知对方的犯罪意图还将其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32.html -
了解详情
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一,当事人和民众能够在诉讼之前或诉讼过程中对胜诉结果进行某种程度的预测(当然,这种预测不可避免有其限度),或者有针对性地准备诉讼(特别是 不能先提出证据,只是不必或不需而已。当然,不承担客观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完全可以先提出证据而直接摧毁对方的主张,这可能基于诸多因素,如对于相对方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342.html -
了解详情
技术保障。它凭借诱导性询问、当事人异议等规则一方面抑制了相对方的违规、任意行为,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己方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了均衡诉讼双方力量,保障法律事实建构 的信息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司法机关非法的取证行为,增强了人们对于法律事实建构活动结果的认同感和尊重程度。另外,这一规则在发挥剪裁事实功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632.html -
了解详情
原被告过错的认定:被告违法使用农药,且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对他人偷吃会中毒的结果抱着放任的心理,构成过失;原告在当时情境下应当知道龙眼是偷来的,还食用 造成损害均无过错,但一方是在为对方的利益或者共同的利益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损害的,可以责令对方或者受益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的规定(而不是《民法通则》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18.html -
了解详情
某种形式形成串联,才能共同实现。共同故意关联是共同犯罪的前提。不同行为人为了达到共同犯罪结果,把各自的力量联合起来,他们之间有联系、有配合,只有这样 的方向性 共同犯罪故意关联方向性是相互认识并认同对方的故意还是单方认识认同的问题,即双向联系和单向联系。 双向联系是通过语言等方式进行沟通,或者通过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140.html -
了解详情
应对损害由原告故意引起等抗辩事由进行证明。而这恰恰是按照法律要件分类说分配举证责任的结果,并未让被告对不存在因果关系负举证责任。再次,一些本应规定实行举证责任 的形式上看不出应当由哪一方当事人负举证责任,由主张权利的一方负举证责任和由否认权利的相对方负举证责任又各有其道理。而面对确定举证责任有疑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6.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协力分担义务之时,行为人信赖对方或第三人会为符合规则的行为,而对方或第三人却为违规行为,结果导致了法益侵害。这种情形 山田.刑法通论(下册)[M].台北:三民书局,2001. [7][日]大塚仁.犯罪论的基本问题[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8]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M].武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07.html -
了解详情
大量输血是由医方确定,出现这种现象,过错方显然在医方。又如试剂原因导致有关检查结果呈假阴性,显然患方不可能提供假试剂。再如手术中损伤周围脏器是必然?还是 格式条款的一方嘘当遵循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问的权利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格式条款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316.html -
了解详情
政策予以裁决。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婚约解除及赠与物返还问题存在不同认识,因而出现了同类案件不同裁判结果的情况。(此处所谓赠与物指男女双方以结婚为条件实施的 婚约不得请求强制履行,当事人可任意解除婚约,但无法定事由的退婚可能面临对方的损害赔偿诉讼。 我国的婚约传统源远流长。在古代,婚约多为父母、尊长包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6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