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果的现实危险,有的表现为物质性的危害,有的表现为精神性的危害。 (二)刑事违法性。 从广义上讲,只要行为人有意识地实施了可能对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损害 也包括违反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单行刑事犯罪法律的规定和行政、经济法律中规定的刑事责任条款。同时,不仅是指违反刑法分则性规范的规定,而且也包括违反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004.html -
了解详情
论并没有独立的违法判断,对行为的评价是一体的,并不区分违法与责任,刑事违法性的判断就是是否构成犯罪的判断。 [18]有学者在考察了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 意志的表现。 [23]2、当行为人的年龄、智力、精神状态等条件符合刑法规定相应刑事责任能力的前提下,对于基于过失的偶然防卫行为而言,其主观恶性较小,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486.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异议,有的认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应受刑罚惩罚性,有的认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刑事违法性。从以上理论意见的分歧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学界对犯罪特征的研究正在逐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2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分”,第19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犯本章之罪,情节轻微的,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21.html -
了解详情
任何一个子行为都不可缺少。那么是否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进而具有刑事违法性呢?答案是否定的。犯罪行为有预备、中止、未遂、既遂四种 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地点是犯罪最终目的地。网络行为的最终目的地的国家对该行为享有刑事管辖权。行为人实施网络犯罪行为存在抽象过境时,如果给网络资源的合法用户造成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28.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程度的社会危害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犯罪具有“行为造成严重危害社会影响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刑罚性”。而作为一种法律现象,则由犯罪构成要件来 最直接地体现了“行为造成的社会严重危害影响”这一事实特征和“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程度的社会危害性” 这一犯罪本质属性。因此,客体要件,作为构成要件之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1.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实际上也是主张基于合理理由缺乏对自己行为的刑事违法性的人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因而不能成立。⑵ 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一般认为特定身份是行为人 的前提在于行为人同时具有责任能力、故意或过失和期待可能性之外,行为人还必须具有违法性意识。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故意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7570.html -
了解详情
第13条犯罪概念的规定,刑法的犯罪评价也应包含实质违法性的评价,刑法法益保护的机能与刑事政策的主要任务不谋而合。由此,两种不同的标准在 指南(总第18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1. {28}[德]罗克辛.德国刑事诉讼法[M].吴丽琪,译.台北:台北三民书局,1998:145. {29}邰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857.html -
了解详情
法定定义中进而推导出任何犯罪均具有的三方面基本属性,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再对三性的具体含义逐一进行细致阐释,试图为司法 犯罪的成立条件即从反面作出排除性认识而直接进行因为,之所以能够阻却行为之违法性的实质性理由,只能是由于行为乃系正当防卫。对貌似正当防卫案件的识别,均只能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42.html -
了解详情
法定定义中进而推导出任何犯罪均具有的三方面基本属性,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再对三性的具体含义逐一进行细致阐释,试图为司法 犯罪的成立条件即从反面作出排除性认识而直接进行因为,之所以能够阻却行为之违法性的实质性理由,只能是由于行为乃系正当防卫。对貌似正当防卫案件的识别,均只能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51.html -
了解详情
和发展有关。法不责众的传统文化、以严重社会危害性作为划定犯罪圈的标准以及单一的刑事立法体例共同决定了我国只能将有限的环境违法行为犯罪化,必须严格区分环境违法 这表明,符合上述标准的排污行为处在法律容忍的限度内,不具有行政违法性,更没有刑事违法性;若超过上述标准,具有造成水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生命的侵害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