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证明自己的主张,将可能导致法院对自己的不利判决,即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2.举证责任的法律特征我国的著名法学家、民事诉讼法学的权威学者江伟在他主编的《民事 理解,医患双方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可以这样来划分,以供参考。(1)、受害人(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的举证责任: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应当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2.html -
了解详情
在一般证据规则中,“谁主张谁举证”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而举证责任的倒置则是这一原则的例外。所谓举证责任,学者定义不一,被认为是民事诉讼领域最 ,举证责任倒置不仅仅是对事实证明责任的分配,更重要的是,对这种举证责任的分配常常直接影响到诉讼结果,即“举证责任分配之所在,乃胜诉败诉之所在”。因为一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81.html -
了解详情
上认为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应当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目前可通过对法律进行解释适用该原则。具体到举证责任分配问题上,基于实践中当事人因怕败诉而不愿提交重要的书证或将 不足,不能适应实际需要。这一问题又分为三个方面:1.对较多已经成熟的举证责任倒置情形未加以规定。主要是:(1)因产品缺陷致人人身、财产损害赔偿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03.html -
了解详情
能证明其“没有过错”,即可宣告被告的民事责任成立。根据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证明建筑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无过错”举证责任应由建筑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承担。所有人、 建筑物等致损案件中要根据归责原则,要求双方根据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分别承担举证责任,否则就要承担因举证不能而导致败诉或不利的诉讼结果。三、代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94.html -
了解详情
界定证据、证明、举证以及举证责任,才能合理的分配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同时只有分清证明的种类才能合理分配证明责任。 一、证明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 近一段 ,推论必定正确; 大前提、小前提只要有一个错误,推论必定错误。 换成法律上的术语,其逻辑规律就是: 事实认定正确,法律适用正确,判决必定正确; 事实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711.html -
了解详情
刘善春著,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谁主张,谁举证”不是证明责任分配原则,因为在民事诉讼中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的“谁主张 的规定》通过证据规定加强对弱势方的保护,如举证责任的分配不同,举证时限的最后期限定有差异,取证限制不同,不仅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能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52.html -
了解详情
的复杂性,如何全面、深刻、辩证地理解和把握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尝试以一案例为导线,探索有关行政诉讼 举证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原告还是要负举证责任,否则只能是败诉,诉讼中举证责任在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转移不容否定;3.行政案件立案之前,行政相对人必须负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16.html -
了解详情
有时行政主体一方无法进一步证明相对人某种情况或状态的情形。再像民事诉讼中根据法律要件的分类进行举证责任的分配对行政程序也很有启发。比如,法律要件 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30—332页;高家伟:《行政诉讼证据的理论与实践》,工商出版社1998年版,第171—172页。)比如1991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73.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质是指举证责任在当事人之间的分配,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争议事实处于真伪不明时(这种现象是民事诉讼中存在的最为常见的客观状态)由何人承担 推行“对抗制”(adversarysystem)审判方式改革后,尤其在90年代中期,对程序保障问题的研究和发现已渐趋受到重视。而台湾程序保障论系发端于1980年始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25.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其理论基础在于: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收集、调查证据的能力和控诉方相比处于劣势,如果按照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进行分配,则显失公平; 性;至于被告主张自白取得系违反Miranda规定,检察官必需证明被告已被告知应有的权利,且被告自愿放弃权利而作出自白。依照Miranda规定,检察官对被告放弃缄默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9.html -
了解详情